亞投行為全球治理注入新動力(新論) 向巴基斯坦再提供2.5億美元貸款,為該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幫助﹔批准4500萬歐元貸款,幫助格魯吉亞政府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貸款1億美元給越南的商業銀行,支持該國企業復蘇……截至7月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新冠肺炎危機恢復基金”規模經多次擴大已達130億美元,並已向12個國家提供了59億美元資金援助。首次參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全球治理,亞投行在資金籌措和救助及恢復社會、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了有目共睹的積極作用。…
勇當改革開放的尖兵(人民論壇) “時間不等人!歷史不等人!時間屬於奮進者!歷史屬於奮進者!”成立40周年的深圳經濟特區,正是這一深邃哲理的生動寫照。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標志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
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人才(人民時評)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善經營的“農創客”、懂技術的“田秀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今,機械化農業、綠色農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機器人摘黃瓜、雲端放養管理、智慧農業大數據平台等“互聯網+”的農業應用層出不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顯得更為緊迫。…
防汛救災見証風雨同舟的力量(評論員觀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在“讓我上”“有我在”的鏗鏘話語中,體現在分秒必爭的生命競速中,體現在堅守一線筑牢的抗洪防線中 “在洪水面前,哪有什麼博士碩士,我們上了堤壩,都是保衛人民的戰士!”近日,國防科技大學一名抗洪戰士的話語讓人動容。汛情就是集結號,險情就是沖鋒號,不分職業、性別、年齡,站上堤壩就是一道防線。…
以辯証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以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共謀發展(思想縱橫)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受疫情影響,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企業經營面臨重重困難,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面臨嚴重沖擊。…
惟儉者興 惟勤者進(人民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以來,全社會積極響應、認真落實。科學膳食、合理消費,成為餐飲業對消費者的倡導提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堂的用餐規矩﹔勤儉持家、理性花銷,越來越成為傳承優良家風的社會共識……陣陣新風,扑面而來。…
深化改革推動分級診療(一線視角) 最近,國家衛健委對全國2398家三級公立醫院2018年度26個績效考核監測指標進行分析后發現,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的同時,也面臨較為明顯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住院患者跨省異地就醫問題仍然存在。這一分析結果,為進入深水區的醫改確立改革方向提供了重要參照。…
擦亮“地標產品”的金字招牌(人民時評) 前不久,歐盟理事會作出決定,授權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安吉白茶、贛南臍橙、山西老陳醋、郫縣豆瓣……來自27個省區市100個地理標志產品拿到進入歐洲市場更為便利的“入場券”,一大批優質農產品將擺上歐洲消費者餐桌。…
以更昂揚姿態書寫改革開放新篇(評論員觀察) 深圳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巨大成績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走得通、走得快、走得好 面向未來,深圳要朝著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奮力拼搏 行駛在25.6公裡長的深南大道,猶如穿梭在一條時光長廊,兩邊閃過深圳經濟特區40年巨變的記憶與故事。從羅湖國貿大廈拔地而起,到福田華強北的人潮涌動﹔從南山科技園的崛起,到前海合作區的擴容,這條貫穿東西的“深圳第一路”以日新月異的蛻變,勾勒出40年深圳轉型升級的奔騰浪潮,也微縮著一段高歌猛進的城市發展史。…
美好生活靠雙手來創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5)) 人間萬事出艱辛,惟有艱苦奮斗,才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小康生活不會從天降的,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在山西省汾陽市賈家庄村採訪,多次聽到類似的話。賈家庄地處呂梁山腳下,當年全村4000畝耕地中就有2800畝濕澤鹼地。…
“大數據+”助力貴陽智慧交通發展提速 貴陽智慧停車APP破解“停車難”、四橫八縱的“綠波網”讓車輛平峰期通行實現“一路綠燈”……貴陽通過加快推進大數據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應用,不斷優化車輛、人員、道路等各種交通資源配置,提供精細化、個性化的交通服務,優化和提升了交通服務水平,值得點贊。 智慧交通建設既是重大發展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
書寫追趕和引領時代的偉大傳奇(新知新覺)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依靠中國人民創新創造,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追趕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傳奇。…
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新論) 形成雙循環的良性互動,需要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基礎上作出的戰略部署和科學決策。把這一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
致敬抗疫英雄 汲取前行力量(評論員觀察) 沒有豪言壯語,隻有默默奉獻﹔不計個人得失,隻為守護生命健康。每個戰疫者,都是英雄 在斗爭中淬煉,在磨礪中升華,抗擊疫情所集中展現的中國精神,培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土壤 不久前,在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
展現人類減貧史上的大國擔當(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專論) 內容提要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中國開展的脫貧攻堅戰,從理論突破、貧困治理、制度創新、世界貢獻等各個方面看,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都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弘揚英雄精神 匯聚磅礡力量(思想縱橫)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武漢保衛戰最緊張的時候,數千名建設者克服重重困難,日夜鏖戰,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工建設到交付使用僅用了10天時間。令人驚嘆的速度背后,是一名名建設者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是各部門各單位和眾多企業緊急調度、積極配合、相互支持的高效行動,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
邁向現代化鐵路強國(人民時評) 建設現代化鐵路強國,是滿足美好出行需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實施創新戰略的重要支撐,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邁向新時代交通強國的目標,鐵路事業發展動力將更足 再過15年,中國鐵路將是怎樣的面貌? 20萬公裡的鋼鐵巨龍綿延交錯,北接白山黑水,南連椰林瓊島,西越雪山荒漠,東臨萬頃碧波,將2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逐一串聯,織就世界上最繁忙的鐵路運輸網﹔ 7萬公裡的世界最大高鐵網,擁有“超級大腦”的“復興號”,使相鄰城市群及省會間3小時通達,城市群內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連,都市圈內1小時通勤,打造世界上最便捷的高鐵出行圈﹔ 3萬噸重載列車“多拉快跑”,400公裡時速高鐵持續引領,智慧車站提供無感安檢、智能引導、無障礙出行…… 前不久公布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將普通中國人的出行夢想匯聚為現代化鐵路強國的輝煌藍圖。…
直面挑戰,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人民觀點)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共產黨立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深知和平的可貴,也具有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積極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始終是中國堅定不移的國家意志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愈演愈烈,霸權思維、霸凌行徑變本加厲,氣候變化、戰亂恐襲、飢荒疫情等風險日益突出……世界怎麼了?人類怎麼辦?人類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
脫貧不能“等靠要”,而要“加油干”(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4))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需要節奏快、步子穩、干勁足,需要每個地方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脫貧致富路上,農村面貌反映脫貧攻堅成效,干群風貌折射發展致富勢頭。行走在齊魯大地,有很多面孔讓人印象深刻。…
人民網評:“問責”是把利刃,切忌隨手亂舞 公職人員上班時間發朋友圈,和點贊評論者一同被誡勉﹔因洗澡遲接巡查組電話訪談,被給予警告處分﹔教師假期自費聚餐,被紀委通報批評……近年來,一些執紀簡單化、問責粗線條甚至亂問責、錯問責、問錯責的現象冒頭,雖然事后相關處理被撤銷,卻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 問責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要求,也是解決管黨治黨問題的現實需要。…
大力弘揚新時代北斗精神(思想縱橫) 前不久,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志著我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6年來,參與北斗系統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斗,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要傳承好、弘揚好。…
提升混合所有制企業競爭力(新知新覺)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促進不同類型資本在改革中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公司治理、企業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形成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提升混合所有制企業競爭力。…
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新論) 以國內大循環更好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讓全球分享中國釋放龐大內需的紅利,從而實現“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當前,社會各界對於“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落地高度關注,也充滿期待。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