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農時 抓生產

思南:春來農事忙 鄉村產業興

2021年03月26日12:0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農戶正在鋪紅薯
農戶正在鋪紅薯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隨著天氣變暖,思南縣各地群眾不負春日好時節,紛紛忙碌在田間地頭,搶農時、抓生產,用實際行動播種收獲的希望,打牢農業豐產的基礎,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忙景象。

綠色是今年思南各地春耕生產的突出亮點,各鄉鎮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穩住糧食生產,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全面加快推動綠色產業發展,讓綠色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動能。

紅薯好致富 群眾育苗忙

走進思南縣大河壩鎮馬家山村“雙高”紅薯育苗基地,今年新建的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村民們正有序的進行起壟、整地、鋪種薯、覆土等工作,大家分工協作,配合默契。一旁的村支書不時提醒村民要注意細節,確保紅薯育苗質量。

“我們村承擔著全鎮1100畝‘雙高’紅薯產業的育苗工作,所以我們不能有半點馬虎。”思南縣大河壩鎮馬家山村黨支部書記蒙天祥告訴筆者,“雙高”紅薯作具有高產量、高澱粉等優勢,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今年馬家山村計劃發展“雙高”紅薯種植200畝。

紅薯育苗基地的建設和紅薯產業的發展,不僅讓當地群眾有土地入股分紅,而且也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有效解決在家閑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確保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在村裡的紅薯育苗基地務工80塊錢一天工資,我感到非常的開心也很幸福。”談家鄉的產業發展帶來的變化馬家山村湯家坳組村民張慶霞感慨的說,過去在家做農活辛辛苦苦一年也掙不了幾分錢,如今不僅村子變得更加美裡而且在家門口還能就業。

據了解,為優化產業結構大河壩鎮今年積極謀劃了1100畝的“雙高”紅薯種植,進一步彌補了原有黃桃、花椒、茶葉等產業見效周期長的缺點,實現了產業的長短結合,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春茶吐新翠 群眾採茶忙

在思南縣瓮溪鎮瓮溪社區馬家山茶葉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茶葉碧綠連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年過花甲的村民莫大芝和同村的數十名採茶工人挎著竹簍在茶園間穿梭,採摘嫩綠的新葉。

“自從村裡發展起了茶葉種植,我就一直在這基地上務工,收入比以前自己種庄稼高了很多。”莫大芝滿懷笑容地說,不但在茶園務工有收入,家裡的土地流轉給茶葉基地每年還有流轉費,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幸福。

近年來,瓮溪鎮將自然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以發展生態茶產業作為突破口,通過引進思南福祿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后在瓮溪社區、荊竹園村、上壩田村等14個村(社區)發展種植了白茶、黃金葉等品種一萬余畝。過去雜草叢生的荒山已煥然一新成了當地群眾增收的“金山銀山”。

油茶產業旺 群眾管護忙

在思南縣亭子壩鎮盆豐村油茶基地裡,村民們正趕著早春時節,穿梭在田間對茶園加強補苗,確保茶園增產、茶農增收。“我從2016年開始在這裡幫忙栽種管護油茶,一年也有近萬元的收入。”亭子壩鎮盆豐村村民何多碧說,看到一棵棵油茶苗逐漸長大自己也感到高興。

亭子壩鎮屬喀斯特地貌特征明顯,全鎮多山地、丘陵,其中盆豐村尤為明顯,真實的體現了“地無三尺平”的特征。2016年,盆豐村結合當地特殊性的地貌選擇發展油茶種植。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全村已經發展標准化茶園達1100畝。

為確保油茶產業早日見效,亭子壩鎮在日常管護過程中嚴格要求,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多措並舉抓好春耕補植管護工作。“我們下一步將一如既往的管護好我們的油茶,爭取讓油茶產業早日見效帶動更多群眾增收。”亭子壩鎮盆豐村村主任何開發說,通過精心的管護,盆豐村的部分油茶已經開始初挂果,這也讓茶農們看到油茶種植的希望。

近年以來,亭子壩鎮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在原有的蔬菜、肉牛、李子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扎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因地制宜發展了6500余畝油茶種植,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伴隨著春耕生產的步伐,一幅嶄新的產業結構調整藍圖正在思南大地上描繪。多元化的農業產業發展主體,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動力來源,推動農業產業發展不斷增強、紅利不斷釋放,助力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階。(圖/文 張國民 肖月 白俊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