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思南视窗>>强县建设

思南:县乡村三级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08月20日14:59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乡村振兴靠什么支撑?怎么落实“在乡村振兴上出新绩”要求?采访中,思南县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共同发力,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丰云村:林下种竹荪 产业生态双促进

“我从三月份到这基地上栽菌棒,一直做到现在,目前开始采摘竹荪了,做一天有120块钱,收入还可以!”见到笔者前来采访,在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务工的当地村民陶明莲手里娴熟地采摘着竹荪,嘴里有说不完的话题。

凉水井镇丰云村森林资源丰富、气候独特、海拔适中。近年来,该村依托辖区国家储备林项目,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实行“保供种、保技术、保产量、保单价、保订单”五保合一经营模式,在林下种植红托竹荪,发展“短、平、快”产业,将林下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利用起了闲置的山林,同时也给当地及周边的群众带来了就业的机会,实现群众增收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林下种竹荪。

“基地可种红托竹荪100万棒,按每棒产0.2公斤鲜竹荪,80元/公斤计算,总产量预计2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1600万元,利润将达300多万元。仅今年以来,周边群众在基地务工就达到6000余人次,得到薪金6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陶明波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亭子坝镇:山上养肉牛 增收致富两不误

在亭子坝镇冉司都村的肉牛养殖基地,一头头体型壮硕、皮毛油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据基地负责人何仕坤介绍,两年前他在村里租了这个场地来喂牛,年存栏量在五十头以上,预计今年年底出栏一百余头,收入有三十万左右,分红给村集体大概三万多。

据了解,为提高肉牛养殖效益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冉司都村肉牛养殖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养殖专业户联营的合作模式,通过发动村里的养殖能人加入肉牛产业发展队伍,让肉牛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近年来,亭子坝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通过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等方式走规模养殖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生长快、效益高的肉牛养殖,把思南肉牛产业打造成为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为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亭子坝镇坚持用活用好县政府出台的推动养牛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主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积极鼓励养殖大户和有条件的养殖户扩大饲养规模,坚持引进、繁育、推广相结合,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目前全镇存栏肉牛2976头,其中能繁母牛1156头。

“通过见犊补母项目的实施及畜牧站对广大养殖户的技术服务,提高了养殖户的养牛积极性,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亭子坝镇畜牧站站长陶佳福说道。

思南:产业有特色 乡村振兴初见效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近年来,该县依托特色资源,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产资料供给等实际情况,不断提升生态畜牧、生态茶、蔬果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规模,发挥其产业发展优势,建立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一批产业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链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生态茶产业。

思南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何帮军表示,2021年是实施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之年。该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工作统领,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努力在乡村振兴上出新绩。

据介绍,该县切实统筹各方力量,不断加强本地产业品牌培育和核心产品研发,大力开展“二品一标”认证,积极推广区域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图/文 吴林)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