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四驱模式”开启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2020年06月04日16:4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方县达溪镇冷底村香葱基地。吴学毅 摄
大方县达溪镇冷底村香葱基地。吴学毅 摄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大方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党建基础、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举全县之力加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速推进乡村振兴、同步小康。

重心下移,高位推动开足发展马力

示范是最明确的导向。为抓好省、市文件精神的落实,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大方县坚持,制定《关于落实毕节市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副书记分片联系、县四大班子成员具体指导联系示范点制度,坚持重心下移,整合各级资源,指导帮助乡镇、村(社区)扎实抓好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工作。

猫场镇箐口村整合集体项目资金、贫困农户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创业贷款、特惠贷、社会资金400多万元,结合群众土地、劳动力等入股,集中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村集体、合作社及社员分红近300万元。箐口村“三个三酿蜜模式”,探索积累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箐口经验”

核桃乡木寨社区依托乡村旅游,建起了乡村旅馆、农家乐、工程装修等小微企业30余家,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除群众入股分红外,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拉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核桃木寨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目前,建立县四大班子领导指导联系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示范点29个,帮助指导组建联村党组织6个,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32个,在合作社上建立党组织29个,依托乡村旅游,围绕“菜、畜、果、药、菌”五大重点产业,抓实全县辣椒20万亩、猕猴桃6万亩、天麻3.5万亩、食用菌3.5万亩、花椒5万亩规划种植机遇,实现抓点做样、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加速发展。

强筋壮骨,换挡提速驶入快速车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要选好班子。大方县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第一责任人”,全面推行村“两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全体村干部参与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形成职责主次分明,发展人人参与格局,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从根本上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问题。目前,大方县共有144名村党组织书记、143名村党组织副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

“以前我就主要负责组织党建和包组工作,对全村的产业调整、集体经济发展,都是听党委政府和支书主任的安排。现在担子更重了,党员群众选举我当合作社法人,做不好对不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担任合作社法人后,黄泥塘镇化联村副支书陈国政压力更大了,依托辣椒种植,发展鱼塘养殖,每一样都主动思考、牵头落实。还和村支书一起协调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帮扶规划设计,打造乡村旅游。

如今化联村,发展辣椒种植2500亩,艳红桃种植1200亩,中药材450亩,刺梨种植1170亩,养鱼260余亩,带动1360余户群众致富增收。夜幕降临,在化联村修建的民族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载歌载舞,或谈笑风生,逐步实现了化联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配好“头雁”,满盘皆活。大方县委组织部牵头,各级党委组织实施,分类对各村(居)进行调研评估,调整不胜任村支书37名,选派7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574名农村后备力量和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在黄泥塘镇、绿塘乡、鼎新乡等乡镇,还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拔70余名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跨县、夸乡镇到村任职主任助理,为基层干部队伍和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政企联动,双重保障助力提质增效

“我家土地多、林地少,折价入股怕要吃亏。”为解决基层群众的各种疑惑,由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牵头,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进七权同确,完成286个村(社区)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建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登记赋码工作,清理资产总计70809万元,完成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2万户92.43万人,为群众折资入股撑起“公平秤”,帮助群众顺利参股入社致富发展。

塘子小了难行船。为了筹措发展资金,大方县以鼓励村集体出资、村干部垫资、吸收社员资金、上级扶持资金、引入第三方投资、企业担保融资和微型企业“3个15万元”扶持政策等“多元组合”的方式积极筹资,为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扶持资金4909万元。

结合全县20万亩辣椒产业发展,打造连片种植(50亩以上)示范基地243个,合作社种植的辣椒按每亩350元进行补助,共补助资金896万元。同时,加强种植风险因素分析,对全县20万亩辣椒全部购买自然保险,每亩保险金额800元,最大化降低风险,最大程度保障合作社和农户利益,让合作社放开干、群众放心种。

一头抓组织,一头抓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方县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龙头企业负责加工销售”的模式,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促进产业市场化进程。目前,全县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4个,243个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优势,抓好县外市场营销推广和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融合,搭建“方货出山”农产品销售网点,实现50余种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年销售额2.3亿元;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销售额达1.4亿元。确保合作社和入社群众种有门路、销有出路。

内外合璧,帮扶力量加速同步小康

2014 年以来,东西部协作共在大方实施项目53 个,其中深圳市援建项目31 个(龙岗区13 个)、广州市援建项目22 个(天河区8 个),先后投入1.07 亿元,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通组路建设、安全饮水、村寨排污治理等,帮助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力大方脱贫攻坚。

自两地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广黔同心,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市的有关部署,构建并推动形成高规格、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协作格局,强力推进扶贫协作工作的落实。

扶上马,送一程。2020年,在大方县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同步小康的进程上,广州市划拨帮扶资金3010万元,用于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和扶贫车间就业培训。帮助果瓦乡、达溪镇分别建立2500亩的茶场,帮助兴隆乡建立辣椒生产烘干线,帮助八堡乡发展1400亩花椒种植,帮助理化乡发展1000亩猕猴桃种植等,为大方产业发展壮大持续给力加油。

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派遣管理专家(管理人才)实地指导、帮助组织培训、农技专家提供技能服务、帮助建立销售平台等各项工作正在持续推进,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大方县合作社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基层组织力,助推同步小康和乡村振兴。目前,组织大方企业向广州销售农特产品1912.7吨,销售金额1078.6万元。(石大牛 龙海隆)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