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

2021年05月18日09:21  來源:貴州日報
 

五月的畢節,山川錦繡,萬木蔥蘢。

大方縣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工人榮敏手拿小刀,迅速在菌棒上割一個口子,分離菌傘和菌棒,將食用菌裝進籮筐。“食用菌種植基地建成后,我在這裡干了3年多,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有時可以拿到4000多元。”

百裡杜鵑管理區黃泥鄉石丫村,一條條寬闊的硬化路進村入戶,不時可見小轎車開進村裡。看著山間盤旋的水泥路,村民許宣平感慨地說:“以前走泥巴路出門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黔西市林泉鎮營腳村,村民趙瓊走出青瓦白牆的小樓,拿著鋤頭去大棚裡務工,“4年前,我們一家5口人還住在不足60平方米的土坯房,2017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家新建90多平方米的新房,我還能在村裡上班,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村民趙瓊說。

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講述著烏蒙大地的變遷。

20世紀80年代,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國務院建立了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開啟了以開發扶貧促進生態建設、以生態建設促進開發扶貧的生態文明發展探索,書寫了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的美麗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畢節市經濟社會發展邁入快車道,從“出山難”到縣縣通高速、高鐵穿山過,從普遍“空殼村”到產業滿山間,從透風漏雨土坯房、磚木房到青瓦白牆的黔西北民居,群眾生產生活日新月異。

過去5年,畢節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12萬公裡、“組組通”硬化路1.46萬公裡,30戶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投入29.7億元實施飲水安全工程,建立“有償用水、計量用水、錯峰供水、應急供水”機制,基本解決149.7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醫療實現“應保盡保、應治盡治、應報盡報”,教育資助貧困家庭學生327.95萬人次。投入55.6億元完成危房改造18.4萬戶、整治老舊住房2.81萬戶。易地扶貧搬遷讓32.48萬群眾搬出大山、遷入新居。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帶動39.6萬戶群眾增收致富。

近日,在威寧自治縣羊街鎮雙河村,3000畝軟籽石榴花蕊初放,紅花綠葉在山野間奏響了一曲動人的“紅綠交響曲”。看著漫山遍野欣欣向榮的產業,“兵支書”劉偉喜上眉梢。“產業發展取得成效,是干部群眾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如今我們村年人均收入1.5萬元以上,村庄美了,群眾腰包也鼓了。”

守護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從曾經的溝壑縱橫、黃沙漫天到如今的山清水秀、綠色遍野,百姓富、生態美的背后是綠色發展的畢節實踐。

近年來,畢節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長制”,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十三五”時期完成營造林856萬畝,完成石漠化治理841平方公裡,投資242萬元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28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48%提高到60%。

良好的生態無疑為山地高效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畢節充分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廣闊的林下空間、良好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食用菌、中藥材、竹蓀、天麻、冬蓀等產業方興未艾,基本形成以特色經果林、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為支撐的林業生態產業發展格局。

“十三五”期間,畢節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地區生產總值、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均突破2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1%,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三。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十二五”末期的23121元、6945元增加到34274元、11238元,年均增長8.2%、10.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34.4%提升到49%。(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汪瑞梁)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