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毕节头条

毕节:奋进步履铿锵 实干勇作示范

2021年07月19日08:30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凯 谢朝政

3年来,毕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乌蒙群山间劈波斩浪,奋楫扬帆,交出了精彩答卷。2020年,毕节市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撕掉了千年绝对贫困的标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毕节市提前谋划,做好同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在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加速前行。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擦亮“示范”底色

盛夏时节,走进威宁自治县迤那牛棚万亩苹果基地,只见一片绿色在平缓的坝区肆意铺展,苹果树上,一个个红红的苹果等候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

这个曾经“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的“不毛地”如今变成了“绿富美”。

毕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试验示范的首选路径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结合自身“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毕节厚植绿色发展基础,201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营造林488.15万亩、治理石漠化516.4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增加到2417.06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60%。

同时,毕节铁腕治污,成效明显。走进草海,只见水明如镜,水草丰茂,候鸟翩翩起舞,通过治理,昔日的高原明珠越发夺目。随着城乡污水处理项目的大幅增加,农村厕所革命的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的不断建成投产,标志着毕节的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发展绿色产业是绿色发展重要抓手。毕节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水果、茶叶、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率,威宁高山冷凉蔬菜远销东南亚,织金皂角精成为沿海市民餐桌上的奢侈品……

7月6日,支嘎阿鲁湖畔,中国石化50万吨/年聚乙醇酸(PGA)项目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这个总投资约23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的开工建设,是毕节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3年来,毕节市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358.94万千瓦,乌蒙高原“水风光”绚丽多彩。

随着绿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毕节示范区的底色越发靓丽。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增强“示范”动力

文付贵爬上赫章县安乐溪乡平顶村平顶梁子,看着山梁上魔芋种植基地里长势不错的魔芋,心里豪情顿生:实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就在眼前。

2006年,因为贫穷,文付贵踏上了外出打工之旅。在遥远的他乡,他经过努力从一线工人变成主管,月工资从2000多元涨到逾万元。2017年,响应当地政府号召,文付贵怀揣积蓄回乡创业带富乡亲。今年初,文付贵领头成立了贵州领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500多亩魔芋种植基地,带领村里30多户乡亲跟着种下了100多亩魔芋,带动当地产业振兴。

在毕节,像文会贵这样的“归雁”正为示范区建设带来强劲动力。

人才,是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关键。近年来,毕节市牢固树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凝心聚力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推动毕节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释放人口红利,加快示范区建设步伐。

毕节市将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市委重大改革课题,推动出台了《毕节市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1+5”改革方案,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发展规划、服务载体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3年来,毕节强化外引内培,做大人才总量。在“引”上下功夫。近年来,通过参加历届省人博会、举办“脱贫攻坚专项引才活动”等渠道,全职引进各类人才1100余人,公开招考招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7400余人;在“聚”上做文章。深入实施“情系毕节人才回归计划”和“雁归兴毕”行动,2019年以来,累计促进21.25万人次返乡就业创业;在“育”上抓落实。不断强化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重点群体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全市共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各类人才近百万人次。

同时,毕节市大力实施全民健康、教育提质、科技素质提升三项工程,进一步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大力健全人才服务管理体系、人才激励体系,完善人才市场化服务体系,优化人才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85.63万人,建立省级人才基地10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1个、产业培训基地2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经营性人力服务机构136家。毕节人力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激活“示范”活力

“原来企业开办时间差不多要三天,现在一天就搞定。”高效快捷,这让前来毕节投资兴业的黄先生非常满意。

今年以来,毕节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目标,围绕开办企业服务全环节开展调查研究,推出“三减一降”集成套餐,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2.5个工作日压减至“当日办结”。5月以来,通过开办企业集成服务套餐,全市“当日办结”的新设立企业达800多户。

只有依靠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3年来,毕节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革,创新“开门采言纳谏、开门抓点带面、开门督促调度、开门评估问效”工作机制,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推进“开门搞改革”,通过改革实践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助推发展。

毕节市通过市、县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从群众关注焦点、百姓生活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大讨论集民智,发动干部群众为改革发展出点子、献良策。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专家提建议。

该市实行市领导分管业务与主抓改革“一岗双责”“管改一体”,深入县乡村“抓点做样”。建立市县联动机制,对重点难点改革工作,由县级主抓,市委改革办和相关市直部门联合推动,指导基层找路径、破难题、促提升。建立“室内会议审议改革方案、现场会议检视推进情况”的工作机制,选择一些堵点、难点、痛点较多改革事项,适时召开现场会进行“回头看”,检视改革部署落实情况。

3年来,毕节市围绕以改革助推经济发展,以改革加快脱贫步伐,以改革增进民生福祉,以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以改革改善生态环境,以改革夯实党建基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商事制度改革、“法治毕节”创建、“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等一批批经验典型得到国家、省级认可并推广。

通过全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激活了毕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2020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无缝衔接。从“试验”迈向“示范”,毕节快步前行。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