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翟培声 夏民 周阳
初夏的乌蒙高原满目苍翠,生机勃发。
沿着杭瑞高速、黔大高速、毕威高速一路向西,一个个产业园区热火朝天,一个个特色产业星罗棋布,一个个旅游景区人气满满,一个个美丽村庄生机勃勃。
在金沙工业园区内,煤电、白酒、新兴产业“三个百亿级”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在拥有“中国皱椒之乡”美誉的大方县,刚刚种下的辣椒苗正在迎风生长;
在威宁自治县夏秋冷凉蔬菜基地,第一茬蔬菜正陆续上市,销往长三角、大湾区、东南亚……
以织金洞、九洞天、乌江源百里画廊、油杉河等壮美山水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赚得盆满钵满,旅游产业化发展势头正劲。
…………
毕节,正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加速前行。
30多年前的毕节,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群众生活极端贫困,被联合国专家贴上了很多区域“不宜人居”的标签。
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征,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农村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成立,开启了中国在最贫困区域“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互相促进”的改革试验。
三十余载筚路蓝缕,三十余载风雨兼程。数据显示,33年来,毕节市减贫630万人,1981个贫困村全部按照国定标准出列,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按照国定标准摘帽。2020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
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培育文明乡风,把人口压力更多地转化为人口红利。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增加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加强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协作合作,多方面激发毕节发展动能。
进入“十四五”,毕节市围绕加速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围绕践行“四新”使命,提出了“11345”的发展思路:第一个“1”是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这一宏伟目标;第二个“1”是始终坚持以“大党建”为统领;“3”是突出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4”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5”是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实现五大新突破”。
毕节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始终聚焦重点任务,谋划推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保障项目落地建设;始终坚持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确保抓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毕节市将始终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村稳步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力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广泛应用“大数据+”模式,推动大数据更好地与实体经济、政务服务等深度融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资源不断转化为毕节绿色发展优势、宜居宜业优势。
从“试验”到“示范”,一个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美丽新毕节正在乌蒙大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