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1年08月21日08:41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7月中旬以来,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召开了多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征求意见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代表的意见建议。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关乎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为帮助社会各界正确理解和认识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刘旭友,请刘旭友就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一、“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二、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综合考量的选择

首先,人均预期寿命远高于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是国家于1951年确定的,1978年经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批准,下发《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明确规定我国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1951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0年,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没有发生过变化,但是,人均预期寿命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建国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而到2019年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了77.3岁,远高于法定退休年龄,有必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受教育年限增加导致劳动者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在不延迟退休年龄的条件下,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劳动者初始工作的年龄相应延后,平均工作年限缩短。随着我国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劳动者平均初始工作年龄抬升已成必然,相较于2010年,2020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83年。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全国新增就业人口的平均初始劳动年龄为21岁,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劳动年龄为24岁,硕士毕业的平均初始劳动年龄为26岁,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劳动年龄为29岁,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开始工作的年龄就会相应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自然就会缩短。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人才学不尽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情况尤其突出。

再次,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改变了劳动力结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14.1178亿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18.7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我省的情况和全国相似,据第七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了593.1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38%。与之相对应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逐步下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都在300万人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减少。如果不及时适当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趋势将进一步延续。而合理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将有效地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潜力,提高全社会的劳动参与率,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三、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小步调整”意味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将逐步渐进式推进,一步一步来,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对个人工作及生活的影响不会太大。稳扎稳打,不搞毕其功于一役,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经过过渡期最终达到改革要求的法定退休年龄目标。显而易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期间,充分考量了劳动者整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预备期,不会在改革初期出现劳动者个体退休年龄突然直线式上升的情况,达到最终的目标有较长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弹性实施”尊重劳动者个体差异,既考虑个体所从事职业的客观性,例如身体状况、工作强度等,又考虑个体的主观诉求,例如价值追求、家庭需要等,允许劳动者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选择提前退休的弹性时间,增加退休的弹性因素,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分类推进”就是要与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相衔接。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将充分考虑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存在的退休年龄政策差别,不搞统一步伐齐步走,既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又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动改革到位,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

“统筹兼顾”既是原则,也是方法。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的方法来推进,“统筹兼顾”就是系统的方法。统筹兼顾要求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要着眼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一揽子政策措施的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