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

——訪貴州民族大學校長王林

2021年05月15日10:5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20年6月,貴州民族大學校長王林帶隊赴鎮遠縣石橋村實地考察“校農合作基地”
2020年6月,貴州民族大學校長王林帶隊赴鎮遠縣石橋村實地考察“校農合作基地”

2021年是貴州民族大學建校70周年,作為新中國創建最早的五所民族院校之一,貴州民族大學在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進貴州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

進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高校的發展又迎來新的機遇和新的目標。近日,就如何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等有關問題,記者專訪了貴州民族大學校長王林。

記者:回顧貴州民族大學70年發展之路,民大取得了哪些突出的開拓性成就和階段性成果?

王林:70年前,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知名愛國主義人士歐百川先生積極呼吁和多次奔走下,貴州民族學院經西南軍政委員會批准成立。作為新中國創建最早的五所民族院校之一,貴州民族學院在建國初期政權鞏固和民族地區建黨建政的復雜工作和斗爭中,發揮了特殊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70年來,學校曾一次並校、二次搬遷、四易校址,無限忠誠於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一代代民大人,始終奮發蹈厲、傳薪繼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事業有成的棟梁之才,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世紀以來,學校已實現“五步走”發展戰略的前四步:第一步,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第二步,成為省屬重點大學﹔第三步,成為貴州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共建的大學﹔第四步,更名為貴州民族大學。而第五步——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將在“十四五”期間奮力實現。

如今,貴州民族大學已建成兩個校區、25個二級學院、87個普通本科專業,10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類別18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項目。形成了文學、法學、經濟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歷史學等9大學科門類相互支撐、協調發展,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辦學格局。

貴州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為民大人的教學科研提供了豐厚沃土和無限空間,結出民族學等學科群的累累碩果,領跑西南地區。苗學、布依學、侗學、彝學、水家學等子學科研究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對整體中華文明產生重大補益,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意義。學校以此為依托,努力建設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智庫和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科技研發基地、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基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

記者: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十四五”規劃綱要,“雙一流”建設始終受到關注。在加快“雙一流”建設方面,貴州民族大學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效?

王林: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其核心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從速度規模上轉到結構調整上來。近年來,貴州民族大學突出學科謀篇,打造高質量發展戰略支撐。按照“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分層推進”總體思路,學校進一步著力打造民族學學科群,推動建成民族學、社會學、法學和其他支撐學科有機統一的學科體系,持續優化深化“雙一流”和“學科金字塔工程”建設,學校辦學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以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順利通過評估驗收和本科教學審核式評估圓滿完成為標志,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以入選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I類學科群和第四輪學科評估取得較好成績為標志,學校學科建設逐步邁入發展快車道。

以年科研經費總量連續突破億元和成功獲批兩個國家級 平台為標志,學校科學研究能力穩步提升。

以博士總數實現歷史性突破和引進一批名家大師為標志,學校師資隊伍結構持續優化。

以一批立法建議得到採納和反貧困研究深入推進為標志,學校服務社會能力明顯提升。

以被列入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和東盟人文學院挂牌成立為標志,學校辦學國際化水平快速提高。

以“三元融合”民族教育創新實踐系列成果入選教育部精品項目並獲多個省部級一等獎為標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開創新局面。

同時,以“一校兩區”辦學格局形成和花溪校區改造提升為標志,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以公租房、經適房建設和教職工待遇穩步提高為標志,民生工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以制定並施行《貴州民族大學章程》和實施四項綜合改革為標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不斷深入。

記者: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會提出要“做大省屬高校”,不斷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在這方面,貴州民族大學將怎麼做?

王林:進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貴州民族大學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按照“做強省屬高校”的要求,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貫徹落實,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闖新路、鄉村振興開新局、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搶新機、生態文明建設出新績等方面逐項梳理對照,瞄准民族地區發展和產業需求建設一流學科專業,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首先,寫好學科特色這篇大文章。貴州民族大學的學科特色體現在姓“貴”和姓“民”上,著力聚焦貴州需求和民族地區發展所需。學校將深入實施“學科金字塔工程”,突出優勢、分層推進,在“塔尖學科”突進上著力,在“塔身學科”扶強上著力,在“塔基學科”強基上著力。

其次,寫好培養質量這篇大文章。學校將按照“鞏固傳統優勢專業、強化特色專業、重點支持緊缺專業”的思路,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迅速布局並建成一大批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同時,深化教學綜合改革,將學生能力提升作為教育教學改革頂層設計的出發點,重點在大類招生、三學期制、課程體系、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業評價及教師考核評價、本科導師制、CDIO和OBE教學等方面實行一系列綜合性改革。

第三,寫好科研突破這篇大文章。科學研究是學校學科發展和教學工作質量提升的有力支撐,是高等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體現。我們將在體制機制上突破、在團隊和平台上突破、在科研質量上突破,瞄准服務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開展科學研究,努力產出一批標志性的重大成果,引領學校科研工作步入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對於經歷七十年發展的貴州民族大學來說也是新的起點,民大對未來有何規劃?

王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也邁入量的跨越和質的躍升並重階段。“十四五”期間,學校將緊緊圍繞“特色教育強省”戰略,踐行“三元融合”“四維一體”辦學理念,深化教育改革,突出辦學優勢,搶抓機遇,盡銳出戰,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走好關鍵一步,努力開創新時代貴州民族大學工作 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們將搶抓機遇,攻堅克難,聚焦“建設特色鮮明的 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奮斗目標,根據“堅持黨建引領、突出學科謀篇、注重創新驅動、強化治理保障’總體工作思路,重點布局“135”計劃,即堅持立德樹人這個根本,實施學科立校、人才興校、治理強校“三大戰略”,推進一流人才培養強基工程、特色研究領跑工程、區域發展助力工程、國際合作拓展工程、和美校園提質工程等“五大工程”,努力走出一條有別於一般普通高等院校不同於其他民族院校的特色發展之路。(文/王雨、楊詩雨 圖由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