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林是“聚宝盆” 菌成“摇钱树”

2020年06月04日15:4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丰收 黄瑶 摄
丰收 黄瑶 摄

“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渗入……”

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六枝特区月亮河乡花德河国有林场,树木郁郁葱葱,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树林下一朵朵可爱的小蘑菇,像打着伞的小人,有的细长挺拔、亭亭玉立,有的粗壮均匀、体态健壮,有的矮矮胖胖,扁头扁脑。

小蘑菇大产业,它不止好看而已。

2015年,月亮河乡农民陈太鸿第一次听到“三变”,想到自己家乡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何将其转化成生态经济呢?要是能搭上“三变改革”的顺风车将资源变资产,即盘活林场资源,又能带动老百姓致富。

经过多方考察和学习,最终陈太鸿选定了六枝特区花德河国有林场红林山作为创业基地,依托“三变”改革政策,成立了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林下食用菌种植及其加工类产品,探索出林下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

“食用菌其实挺谦和的,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要利用食用菌的五不争的特点,以及不砍树、不移树、种菇富这种方式达到保护生态与增收的双赢目的,这是当前最‘流行’的致富路。”在进入菌场的林荫小道上,说起这林下“摇钱树”,陈太鸿滔滔不绝。

顺着小道进入菌场,一排排菌架有序的摆满了林地。“以前都是靠种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没有其他经济收入,还好现在能在菌场上班,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正在采摘猴头菇的韦开良说。

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当地解决了15个稳定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工资是3000元,每年为附近村民提供500-700人的临时就业岗位,每天是80到100元。“现阶段主要是学习,等掌握到技术后,我也要自己种植菌子!”韦开良说。

事实上,按照“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三变”运作模式,近年来,鸿霖公司以成本价给农户提供菌棒,给予农户0.9元/棒的补贴,并给贫困户免费发放菌棒,带领村民一起做林下菌种植,再统一组织工人、农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统一保底收购菌菇,统一产品销售,让当地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用活“三变”政策,鸿霖公司让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仅2016至2017年,共给何家寨村21户贫困户免费发放50000多棒菌棒;2019年,在鸿霖公司学习培训的贫困人口有80多人。

这种保姆式一站服务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一片林地,集中了农村的人力、土地资源,合作社的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产出了比传统经营模式高得多的效益。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还在贵阳、黔西南等地推广。

菌菇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作为六盘水市国有林场改革“林下经济”试验示范点之一,如今花德河国有林场已有5家企业和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林场开展林下种植,建起了食用菌、花卉苗木、中药材等6个基地,成为当地盘活森林资源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六枝特区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牛鼻子”,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顺应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形势发展,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在资源活化、资金量化、拓展深化、基础强化上持续下功夫,推动“三变”改革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六枝特区实现28.78万亩土地资源变资产,整合各类资金9.9亿元参与“三变”改革,带动企业、合作社、公司等“三变”改革经营主体226个,有7.89万户农户入股经营主体成为股东,累计分红2.3亿元,入股受益农民29.39万人,带动2.5万人务工创收8800.9万元。(文/黄瑶 谢勇勇)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