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集七聚”“合七强” 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04月01日09:0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许家坝镇双坝坝区农户正在种植西葫芦。王文芬供图
许家坝镇双坝坝区农户正在种植西葫芦。王文芬供图

今年以来,思南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绿色生态、科技进步、龙头带动、产销一体”的原则,聚焦“主导产业、贫困群众、技术服务、投入保障、组织方式、产品品质、农村改革”7大要素,促进农村产业由浅到深、由点到面高质量发展。

聚焦选准产业,强化规划布局。按照“长效产业提质增效,突出发展短平快产业”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茶、生态畜牧、优质果蔬(菌)、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完成辣椒育苗290亩,可移栽辣椒5.8万亩(其中集中育苗基地151亩,可移栽面积3.2万亩),建立“双高”红薯育苗基地250亩,可移栽面积2.5万亩,完成新植茶园0.367万亩、经果林0.3万亩、中药材1万亩、油茶2万亩,完成生猪养殖场选址17栋,开工建设8栋;全县三大茶区14.51万亩投产茶园陆续开采,累计生产春茶258吨。

聚焦贫困群众,强化培训引导。以“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为目标,狠抓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在15个乡镇以课堂及田间实操相结合开展蔬果菌技术技能培训15次,培训人数达8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余册。结合“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在乡镇开展塘头、瓮溪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制度宣传5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在思南净鑫茶旅发展有限公司茶园基地举办双手采茶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240人次。

聚焦技术支撑,强化服务指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思南县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基地公司”,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同时,组织专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春季田管技术方案,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墒、因苗落实好水稻,蔬菜,辣椒,红薯等农作物田管措施。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宣传春管技术,提高技术入户到位率。目前,思南县“线上”派出了259名农技志愿者组运用电话、微信服务等方式收集农户需求,“线下”结合坝区“1+1"技术服务团队、农业农村局技术服务乡镇团队、“人才+基地+经营主体+”产业扶贫科学技术服务队,深入春耕一线,开展技术指导1250余次。

聚焦投入保障,强化资金整合。坚持把农业农村作 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多层次、多维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减,财政投入与补齐完成全面小康任务的“三农”短板相适应。重点支持坝区结构调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县产业扶贫项目立项74个,资金5623.44万元;产业扶贫管护项目立项150个,资金440485万元;产业配套项目立项41个,资金21271万元;坝区产业项目立项44个,资金4812.04万元。

聚焦组织方式,强化企业带动。大力推广第一“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本地企业培育和向外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涉农项目投资,积极推荐企业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示范农场等。目前,新创建市级龙头企业12家,累计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17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40家、县级60家)。成功引进北京顺鑫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贵州詹姆斯芬利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我县。

聚焦产品品质,强化产销对接。一是以单定销。采取“政府+公司+专业合作社+学校”发展模式,根据思南县内学校需求及供应情况,合理制定2020年订单生产计划。通过订单稳铺,深挖产销潜力。目前思南松道艳茶加工厂已接到来自苏州,北京,山东,新疆等地10多家经销商的订单,思南以思之茗茶艺有限公司春茶也被早早预订。二是以展促销。充分抓住常熟市对口帮扶的机遇,在常熟市设立思南农特产品推广中心,与常熟市王氏食品公司签订辣椒、食用菌等农产品销售协议;正在积极对接常熟市中药制药企业,力争纳入常熟市中药材原料供应基地积极组织县内特色农产品参加县外展销会,畅通出货渠道,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三是线上助销。探索打造“贫困村+服务站集聚+电商企业+产业”城乡结合模式,开设农村电商扶贫服务站200余个,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上订单,聚集销售贫困村、贫困户农特产品。目前累计销售花甜粑、高山沙地土豆、空心李、土鸡蛋、紫薯、红薯粉等农特产品达850余吨。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线上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淘宝等网站,线下与北京华联超市、贵州合力超市、广州天虹超市、沃尔玛、苏州常客隆超市等签订了进店合同,销售新春礼盒套装25000多盒。

聚焦农村改革,强化利益联结。一是确权工作顺利完成。以二轮承包档案为基础,统一技术服务、严格操作流程、强化宣传培训、摸清四至边界、建立完善档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全县28个乡(镇、街道)526个村(社区)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发承包经营权证13.51万本,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二是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质量”要求,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保险托底、项目扶持等政策支持,加强经营主体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19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6家,全县家庭农场总数236家。(梁旭青)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