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汞礦的熱鬧又回來了。”48歲的保安部經理吳長平是萬山的礦二代,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80年代的萬山汞礦有著“小香港”之稱。“就在今天懸崖酒店的位置,每到周末都有4000人在廣場上跳舞,夜市上好多人做生意。”
作為煉汞最主要的礦物原料,朱砂在萬山的開採歷史已有2000余年。因朱砂儲量名列世界第三、亞洲第一,新中國成立后,萬山被建設成集勘、採、選、冶、研為一體的中國最大朱砂工業生產基地。其所生產的萬山汞則作為我國償還前蘇聯國債的主要物資,被周恩來總理親切地稱為“愛國汞”。
“在萬山最鼎盛的時代,曾經有3萬人在礦區裡工作生活。”吳長平就生於那個“鼎盛的時代”。作為汞礦子弟的他順理成章地畢業於礦山機械廠,從事礦機維修工作。然而好景不長,2001年,萬山汞礦由於資源枯竭進行了保護性關閉,吳長平被一次性買斷工齡,隻身去廣東打工。
在廣東幾十年,吳長平曾干到服裝廠生產廠長,每個月包吃包住還有八九千元工資。2016年,聽說老家開發成了景區,優先錄用汞礦子弟,想到年邁的母親,吳長平果斷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離開汞礦十幾年,再次回到老家的吳長平覺得這裡大變樣了。他記得離家的時候,礦區裡連路燈都沒有,地上坑坑窪窪、雜草叢生,一片荒涼。如今,那些上了年紀的房子像文物一樣被精心修繕。因為旅游開發,老家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朱砂古鎮,就連2018年開通的銅玉鐵路,也有以此命名的站點。
“從高鐵站到景區隻需十分鐘。”交通的便利,讓朱砂古鎮區位優勢凸顯,吳長平覺得未來應該大有發展。他留了下來,工資從每月1500元干到每月5000元,這讓吳長平感到滿足。他說:“人嘛,總要適應時代的潮流,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能。”
抓住文化根脈 打造懷舊小鎮
從保護性關閉到文化旅游轉型發展,這是萬山汞礦近20年間的故事。而從夏代萬山濮人在淘沙溪發現利用朱砂至今,悠久的朱砂採冶歷史,鑄就了萬山獨特的靈魂。
作為中國汞礦開採發展歷史的一個縮影,萬山汞礦遺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2005年被列入國家首批礦山公園,2006年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資源雖然枯竭了,但文化的根還在。如何在擺脫資源依賴的轉型發展中,彰顯萬山千年朱砂文化與近代工業文化的價值,文化旅游產業或許是一條綠色新路。2015年,銅仁市人民政府引入江西上饒吉陽實業集團,投資3億元在萬山汞礦遺址的基礎上開發建設朱砂古鎮。
景區總面積105平方公裡,遺跡核心面積約5平方公裡。朱砂古鎮在旅游開發中將汞礦職員的住宅區、原蘇聯專家樓、科研所、大禮堂、電影院、原礦區道路進行重新修繕,在對原有工業遺產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通過人文塑造還原生活場景,打造出中國第一個礦山休閑懷舊小鎮。其中,“那個年代”步行街、地下長城、朱砂大觀園、人民公社食堂、放下雲居、懸崖酒店、玻璃棧道、研學營地等體驗項目,共同構成“吃住行購娛”的旅游業態。
其中被譽為“地下長城”的採礦坑道以岩鷹窩為起點,歷經2000多年的朱砂開採歲月,成就了長達970公裡的世界上最長採礦坑道。“地下長城”不同於織金洞那樣有著許多天然鐘乳石和石筍,巨大的洞廳並不是自然坍塌形成,而是2000多年來無數萬山礦工徒手開鑿出來的。
“這裡為什麼叫萬山,因為除了山就是山,每一座山下面都是開採朱砂的礦道。礦道岩壁上有水的地方就有朱砂,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朱砂古鎮導游賈求弟告訴記者。
時光在萬山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除了“地下長城”,“那個年代”步行街所展示的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礦區生活場景,則是工業遺址的另一種文化表達。國營照相館、國營蔬菜公司、職工食堂……行走在“那個年代”步行街,原汁原味的時代風貌將游客一下子拉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營大廠。
“人總是懷舊的,我們將這段歷史保存下來,進行場景還原、藝術提升,得到了市場的肯定。”在吉陽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芳忠眼裡,由於體驗感太強,“那個年代”步行街在2019年打造推出之后,很快成為朱砂古鎮的核心旅游產品。但這僅僅是靜態的展陳而已,下一步,吉陽旅游還將通過引入貴州省老字號以及活態演藝,將“那個年代”步行街活化。
“一定要讓游客走進步行街便體驗到充分的穿越感。在這裡可以吃到那個年代的豬油拌飯,入住那個年代的國營招待所,買到那個年代的老字號物件,感受那個年代真實的生活場景。”王芳忠說。
發力研學旅行 傳承紅色基因
6月17日,朱砂古鎮迎來了3個研學旅行團,共計1300余人。來自湖南的瀘溪中青旅此次組織了584名中學生前來研學旅行,行程為兩天一夜。
據旅行團領隊羅倩倩透露,此前4年旅行社與朱砂古鎮在研學旅行方面多有合作,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場地夠大,二是有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三是景區的工作人員對於研學項目比較重視。在瀘溪中青旅此次的研學行程裡,除“了地下長城”“那個年代”步行街,古鎮內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萬山汞礦工業遺產博物館,也是行程的重點。
“1937年到1945年,萬山生產朱砂支援抗日,年均生產汞59.66噸,是戰前年均生產量的9倍。”
“1958年到1962年,貴州汞礦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生產汞5196噸,償還蘇聯債務15億元。”
行走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內,從序廳到紅色萬山、丹心報國、冰雪中的溫暖、轉型中的困惑、前進中的燈塔……一段段歷史、一個個生動故事、一項項發展成就,展示著每一個時期的萬山擔當。
學生陳嘉佑在參觀后感嘆道:“沒有想到這個深藏在大山裡的古鎮曾經有過這麼輝煌的過去,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如此重要的貢獻。同時它又有過這麼多無助與迷茫,但就算是最艱難的時候,萬山人始終通過自己的汗水和付出,為自己贏得未來。這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
此外,為了承接人數眾多的研學旅行團隊,朱砂古鎮在“那個年代”步行街上,特別將當年汞礦技工學校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改建成了研學營地,共有900余個上下鋪床位。
“入住到這樣的營地中,其實也是研學的一部分。”羅倩倩說。據悉,上世紀60年代,全國上下曾掀起向萬山汞礦學習有色金屬研發技術與開採利用能力的熱潮,當年的汞礦技工學校是貴州冶金行業技術工人的發祥地,也是全省乃至全國有色金屬人才重要的實訓基地。
萬山之變,深刻地折射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對於今天的萬山人來說,朱砂的紅更是萬山人民為國分憂、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文化傳承的一種象征。2021年上半年,電視劇《看萬山紅遍》在朱砂古鎮內順利殺青。作為一部慶祝建黨100周年的重點電視劇項目,電視劇《看萬山紅遍》講述了萬山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轉型發展、綠色蝶變的歷程,預計年內與觀眾見面。
清涼萬山 康養小鎮的慢生活
炎炎夏日,在懸崖游泳池邊戲水、燒烤,亦或是躺平在放下雲居,看山色空蒙。今天的朱砂古鎮,除了千年朱砂文化與近代工業文化的深入體驗,同時依托夏季清涼的氣候與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周邊湖南、重慶、湖北等地游客度假康養的目的地。
景區內的放下雲居,是被一處網友稱為“中式禪風忘憂別墅”的高端民宿。民宿依山勢而建,隻有15間客房,每一間客房都正面群山,建筑材料來源於貴州本地,經過簡單的加工以保持原有的質感,傳遞著大道至簡的生活理念。
“人生想要放下,不易﹔但如果能夠放下幾天,便是度假了。”如果說民宿文化是主人文化,那麼在放下雲居,有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主人。這位68歲的老人,為了在放下雲居實現自己的生活理念,民宿從修建之初便經歷了5位不同設計師的比稿。而正是這份執著,讓放下雲居從全球4000份設計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了2018年的美國國際設計大獎。作為古鎮裡的高端康養度假載體,放下雲居盡管價格不菲,但卻十分搶手。
據統計,剛剛過去的“五一”、端午小長假,朱砂古鎮共接待游客7.9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2.26萬元。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對於朱砂古鎮來說,景區旅游產品、旅游業態已基本成型,今年將在游客引流上發力。
為此,朱砂古鎮特別打造了網紅驛站、網紅直播間,為的是吸引更多網紅前來直播打卡,以期在短視頻互聯網時代通過網紅進行流量營銷。據王芳忠介紹,景區將根據網紅的粉絲數量,為其提供從免門票到免費吃住等不同服務。
“資源型枯竭礦山的轉型發展是世界性的難題,旅游景區則屬於重資產投入,回報周期長,在產品定位、景區運營上,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正因為如此,萬山汞礦的文旅轉型才有著更加深遠的社會意義。”
王芳忠表示,在未來旅游產業化道路上,景區床位將從現有的1900個增加到3000個,以提高接待能力﹔同時進一步提升以朱砂為主打的文化旅游商品、文創產品,以旅游產業帶動朱砂產業﹔積極打造以朱砂古鎮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線路設計與產品配套,讓游客在這裡住得更久、玩得更深入。而隨著游客數量的增長,景區的各種業態也將不斷完善、升級。
“一個旅游項目的成功在於被社會與游客所認可,但開發的前提通過文化梳理進行准確的產品定位,我們的目標是把朱砂古鎮打造成為中國礦山轉型的標杆與文旅融合的樣板。”王芳忠說。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