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食用菌鋪就綠色致富路

2021年04月08日10:0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長勢良好的食用菌。周訓貴攝
長勢良好的食用菌。周訓貴攝

在大方縣對江鎮龍場村食用菌基地裡,村支書管艷梅正在指導村民分揀滑子菇:“大家小心點,別把菇弄壞了,否則價格就要打折扣了。”

林下經濟的發展,不僅盤活了資金、土地等資源,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看著一朵朵精挑細選的滑子菇被裝箱運走,村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傳承勞模精神 發展林下經濟

前人荒山載樹作貢獻,后人林下種菌奔小康。上世紀末,貴州省勞動模范胡索文在龍場村種樹三十載,綠化了一座座山坡,讓“光頭山”搖身一變成了千畝林場。

如今,龍場村傳承了胡索文吃苦耐勞的精神,利用千畝林場以“材”生“財”,發展林下鬆茸、滑子菇等食用菌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龍場村有林地9844.9畝,森林覆蓋率達82.7%,2019年獲得“貴州省森林村寨”稱號。“經村黨支部多次考察和研討后,決定充分利用起村裡的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管艷梅說。

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公司”的模式,龍場村種植了香菇、滑子蘑7.4萬棒,年產值達318萬元,帶動建檔立卡戶貧困戶187戶930人脫貧致富,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

聚焦鄉村特色 創建循環產業

“鬆樹林就是一個天然的種植‘大棚’,發展林下食用菌既能減少成本,又有助於菌絲菌棒恆溫保濕,提高食用菌質量,林下生產的食用菌微量元素含量是大棚的2.6倍。”大方縣對江鎮先發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技術員邰桂花說。

對江鎮利用金星社區和灣子社區的300畝良田,與龍場村建立“旱稻種植→秸稈粉碎發酵制菌棒→林下食用菌種植→廢棄菌棒形成有機肥種植旱稻”的循環生產模式,構建了一條綠色有機食品生產鏈。

對江鎮組織委員陳進說:“為了高效利用資源,對江鎮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建立‘以林富產、以產養林’的生態產業。”通過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龍場村節約了生產成本20萬元,生產效益預計提高30萬元,村集體合作社帶富能力大幅提升。

整合多種資源 帶領群眾致富

據了解,龍場村整合縣鄉資金120萬,建立16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和600立方米的制冷車間,通過篩選、烘干、制冷等方式對食用菌進行分類分級處理,有效提升食用菌的附加值和產品競爭力。

同時,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繼續和廣西北南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公司管理技術和經營優勢,不斷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發展壯大林下經濟。

為搶抓農時,合作社年前組織村民培訓食用菌種植技術,鼓勵引導村民就近就業,到食用菌基地務工。“基地離家近,來這裡干活,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現在好多人都沒有出去打工了,選擇留在村裡一起發展。”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張明先說。

今年,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利用100萬元扶持補助資金和發動農戶自籌的102萬元資金發展種植了700多畝鬆茸。截止目前,合作社已種植1000多畝食用菌,預計年收益318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30萬元。(曾德江)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