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民族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大文章

2021年03月03日08:36  來源:貴州日報
 

作為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貴州民族大學始終牢記我們黨創辦民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建校以來,在民族地區建黨建政、民族識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施行,民族文化調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建設、合格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進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貴州民族大學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按照省委書記諶貽琴同志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和全省縣以上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上的講話要求,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貫徹落實,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闖新路、鄉村振興開新局、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搶新機、生態文明建設出新績等方面逐項梳理對照,瞄准民族地區發展和產業需求建設一流學科專業,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寫好學科特色這篇大文章。一所大學的特色在學科,貴州民族大學的學科特色體現在姓“貴”和姓“民”上,著力聚焦貴州需求和民族地區發展所需。學校第二次黨代會提出深入實施“學科金字塔工程”,將突出優勢、分層推進,抓好三個著力。一是在“塔尖學科”突進上著力。按照“強主干”的工作思路,著力優化學科布局,集合與民族學相關的人力物力,強力打造“民族學”學科集群,形成民族學學科為主體,社會學、法學、中國語言文學等學科相協調、眾多學科通力合作的格局,舉力支持建設國內乃至國際一流學科,奪取學科制高點。二是在“塔身學科”扶強上著力。著眼未來學科發展,主抓民族文化、民族藝術、民族建筑、民族醫藥、民族體育等學科和其它學科有機銜接,充分鼓勵學科研究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特殊需求提供決策參考,提升決策供給服務能力,充分支持其沖擊區域一流學科,打造學科增長點。三是在“塔基學科”強基上著力。鞏固提升基礎學科交融發展,推進信息、數據、材料、化工、生態等學科交叉、滲透融合,培育新的學科生長點。抓好出造就大師、出標志性成果、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強的特色學科體系。

寫好培養質量這篇大文章。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貴州民族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三元融合”的育人理念,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信念執著、品德優良,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民族團結精神,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已培養輸送的15萬余名畢業生中,83%的人就業於民族地區和基層一線,成為當地經濟社會建設的骨干和中堅,貴州省的各市縣城鄉、各行各業都有民大校友奮斗的身影和默默的奉獻。學校將以服務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夯實課程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抓實創新教育。一是按照“鞏固傳統優勢專業、強化特色專業、重點支持緊缺專業”的思路,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迅速布局並建成一大批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加大力度支持打造一批教育效果好的金課,提高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二是深化教學綜合改革,通過綜合施策,將學生能力提升作為教育教學改革頂層設計的出發點,重點在大類招生、三學期制、課程體系、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業評價及教師考核評價、本科導師制、CDIO和OBE教學等方面實行一系列綜合性改革,實現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根本性轉變。

寫好科研突破這篇大文章。科學研究是學校學科發展和教學工作質量提升的有力支撐,是高等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體現。寫好科研突破這篇文章,關鍵要在三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在體制機制上突破。堅持以破除“五唯”為主要思路,以改革科研評價體制、強化科研保障體系、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等為主要路徑,構建科學合理的科學研究體制機制,不斷提升科研活力,形成人人謀科研的良好氛圍。二是在團隊和平台上突破。科研隊伍是科學研究的第一資源,學校將以開闊的視野,招賢納士的誠意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強化人才服務與管理,依托學科方向和重大項目,組建團隊,加大投入力度,申報國家級、省級平台,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三是在科研質量上突破。瞄准服務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開展科學研究,突出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和轉化,努力產出一批標志性的重大成果,引領學校科研工作步入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今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將迎來百年華誕,貴州民族大學也將迎來建校70周年,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瞄准“雙一流”建設的高標杆,大力實施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加快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建設步伐,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迎接建黨一百周年。(王林 作者為貴州民族大學校長)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