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聚焦“四區”助推“四化” 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

2021年02月04日20:2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水撈壩區蔬菜基地。
水撈壩區蔬菜基地。

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是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四輪驅動”。為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要求,立足本縣實際,荔波聚焦“四區”聯動,大力推動四個“輪子”轉起來。

聚焦“園區”平台支撐,推動新型工業化

要把握歷史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平台支撐至關重要。以園區為平台支撐,聚焦園區配套服務能力,夯實工業“主陣地”基礎,以壯大園區經濟來推動新型工業化的發展。

在位於荔波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園(綠色輕工園)的2.5萬噸糧食倉儲物流園區項目點上,數台施工機械“隆隆”作業,工人們正忙碌進行著毛石混凝土擋土牆支模施工。據該項目監理人員常昌漢介紹,按照園區布局,項目選址於此進行建設,自2020年11月開工以來,目前進行的是一期場平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49493.2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865.49平方米。建成后,將有現代智能化糧倉4棟等,總庫容2.5萬噸,預計到2022年11月左右完工。

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主平台、主陣地,這是荔波縣推進園區布局建設的一個生動場景。

荔波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局局長姚杏莉表示,下一步,荔波園區產業空間規劃布局為“一園六片區”,以園區聚集動能為引領,把園區建成政策“窪地”和服務“高地”。圍繞農特產品、旅游商品深加工等,形成產加銷建鏈、上下游拓鏈、多鏈條並進的綠色工業生態體系,走旅游、工業、農業融合發展之路,推進產城結合、綠色發展和園區轉型升級,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

聚焦“城區”核心引領,推動新型城鎮化

縣城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牽住縣城“城區”這個牛鼻子是關鍵。

老荔波的市井巷陌、街坊裡舍,是這座縣城的鄉愁記憶。修復打造老荔波項目成為荔波人民的期盼。

而去年,老荔波項目與中冶交通建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更加速了項目的進展。項目將整合樟江濱江景觀、鄉土鄉俗、老荔波文化古城文化遺址等優勢資源,通過以荔波老城區有機更新改造為主線,打造荔波縣城區文旅品牌,塑造城市文旅融合發展新名片。

一座縣城產城景融合發展脈絡清晰可見:老荔波片區是縣城的過去,時來新區是縣城的現在,伴隨同城化發展,智慧谷、玉朝片區則將是荔波未來。城區外延在不斷擴大,城市內涵在不斷提升。找准定位,以人為本,做大做強城區,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有利於資源要素向城區聚集,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區轉移,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以產興城、以城聚人。聚焦“城區”核心引領,推動新型城鎮化。下一步,荔波將立足“過去、現在、未來”分布理念,高標准推進朝陽高鐵小鎮建設,全力打造東部新區、南部新城,加快玉朝同城化步伐。搶抓國家和省啟動創建特色小鎮契機,以玉朝同城化區域為核心,以甲良、小七孔、佳榮、茂蘭、瑤山、黎明關為支撐,以行政村為基礎,按照宜游則游、宜農則農、宜工則工的原則,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綠色小鎮,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有機聯系的城鄉發展格局。

聚焦“壩區”重點帶動,推動農業現代化

玉屏街道水撈壩區,坐落在青山下,綠水旁。壩上,60余個現代化溫室大棚鱗次櫛比。棚內,番茄、辣椒等早春蔬菜生長得郁郁蔥蔥,工人們在大棚、田間忙碌著。

水撈村村民韋新水家4畝土地流轉進了基地,不僅有租金拿,基地務工還有工資領,她高興地說:“過去不敢想,想賺錢隻能往外跑。有了基地后,打工隻要幾分鐘,照顧家裡更方便了。”家門口的蔬菜基地,讓許多像韋新水一樣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據基地技術管理人員楊榮志介紹,項目佔地700多畝,基地建成標准化的全自動溫控育苗大棚1個、半自動溫室大棚60余個。現在,已完成春季蔬菜育苗160萬株,並已基本完成移栽定植。蔬菜是訂單種植模式,主要銷往廣東、四川、湖南以及貴州本省。長期用工在30-50人左右,基本都是周邊的村民,通過基地示范種植,帶動當地百姓發展蔬菜產業。

基地入選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保供基地,並獲得廣州對口幫扶資金幫扶。採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畝產值預估8000元以上。這也是荔波聚焦“壩區”重點帶動、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新成效。

荔波將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化“1+5+N”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桑蠶、精品水果、蔬菜、中藥材、生態特色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深入實施500畝以上壩區與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增效行動,堅持以壩區為重點,把壩子、山地、坡地等串聯起來,夯實現代農業發展載體,打造一批特色化、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綠色化優質生態特色農業基地,推動農業現代化。

聚焦“景區”稟賦優勢,推動旅游產業化

荔波最大的優勢在於生態和旅游。而“景區”是旅游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旅游消費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旅游產業化的重要力量。

在小七孔景區游客集散中心的辦公樓裡,這裡新設立“導游工匠工作室”。“導游”+“工匠”概念的創新結合,則是小七孔景區不斷提升高質量軟服務的一個全新表達和實踐。

導游工作室副經理瞿素素表示,我們的導游工匠工作室是於2020年12月初創建的,初衷是為了弘揚工匠精神,講好荔波故事,發出荔波好聲音。目前,工作室已基本組建起來,從全國各地招聘進來9名金牌導游。

來自貴州省安順的美麗姑娘方慶正是其中的一名金牌導游,她認為,景區提供這樣一個平台非常好,剛好也與她所學旅游管理專業挂鉤,從事導游服務工作,要有過硬的基本功,更要用心去服務,讓游客游得舒心。

創新,始終是荔波旅游業保持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作為荔波旅游景區的“金字招牌”,小七孔景區一直不斷創新優質服務,在品牌打造、市場運營、服務管理等下功夫,示范帶動全域各大景區,推動打造貴州旅游龍頭服務標杆管理樣板,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將“景區”稟賦優勢變為發展勝勢,推動旅游產業化?荔波將繼續發揮“世界遺產地”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張世界級名片作用,全面提升“世界遺產地·地球綠寶石”國際旅游品牌形象,構建“快旅慢游”服務體系,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高質量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鞏固提升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品牌,樹立全省綜合旅游的示范標杆。分類抓好景區提質升級,加快推進A級景區創建。有效整合各類旅游資源,推動旅游與文化、生態、農林、康養、城鎮建設、鄉村振興等有效融合,創新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旅游+”多產業融合,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文/圖 蒙莎莎 方春梅)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