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碧波蕩漾,跑道草木飄香……行至花果園濕地公園,二十幾年的花果園老住戶王凌忍不住駐足感嘆:“真沒想到!”
從城中舊村,到新型社區,從無序開發,到協調發展。近十年來,通過生態文明與城市建設協調共進,貴陽花果園,重新“美”起來。
生態花果園。徐其飛 攝
環境治理與建設開發齊頭並進
花果園,可追溯到700年前。根據史料記載,元朝年間朝廷在貴陽曾設置八番順元都元帥府,在周圍和土坎種植果樹、花卉、蔬菜。久而久之,便有了“花果園”的名字,此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不過,幾百年時間變遷,當初的花果園已演變成為當前包含彭家灣、五裡沖等地的整塊片區。近幾十年,貴陽城市向外擴展,彭家灣、五裡沖片區逐漸成為外來人口聚集地,演變成為貴陽乃至全省最大的單體城中村和棚戶區。亂搭亂建、缺乏配套、環境保護意識不強……“臟、亂、差”一度成為當時“花果園”的代名詞。
舊城改造,刻不容緩,貴陽啟動花果園棚戶區改造。2010年,貴州本土企業宏立城集團投資1000億元,開發建設“花果園”項目,拆遷面積400多萬平方米,致力打造一個面積10平方公裡,總建筑面積1830萬平方米的現代新城。
新城建造,生態優先。建設過程中,為保護好花果園周邊兩處稀有濕地,宏立城集團捐資對阿哈湖出庫河流小車河沿岸亂搭亂建、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現象進行治理,並按照“世界眼光、國內一流、貴陽特色”要求興建阿哈湖濕地公園。伴隨著新城建設逐步推進,2015年,阿哈湖濕地公園入選首批“中國森林氧吧”,並正式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8年5月,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入選貴州省第一批省重要濕地。
市民游客在花果園打卡。徐其飛 攝
不止阿哈湖濕地公園,在新城建設中,宏立城集團致力破解現代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天然“矛盾”,在花果園項目共保留了佔用地面積55%的開放空間,打造花果園中央公園及5座山體公園,為城市涵養水源、淨化空氣,進一步反哺花果園居住環境。
截至目前,新改造的花果園片區已成長成為一個能容納14萬戶,常駐45萬人口的大型社區。城市繁華,山水靚麗,目前花果園自然環境與街道、住宅、商業間和諧布局,人與山、水、森林、潔淨空氣和諧共生,舊貌換了新顏。
綠色產業為持續發展注入動能
工商注冊戶超過4萬家、勞動就業人數30萬人、日均人流量近一百萬人次……數據顯示,花果園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依托人氣優勢,宏立城致力在花果園重點培育發展電子信息、樓宇商圈、文化旅游等綠色新興產業,打造高效、節能、環保的綠色產業生態圈。
數字和雲產業風頭正茂。在花果園內的在貴陽國際中心A座,400余家企業入駐發展,其中雲產業、大數據相關企業超過50%。目前,花果園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雲服務產業化基地”授牌成功,貴陽花果園服務型數字經濟集聚區被批復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雲產業示范基地”內,訊鳥、海譽、軒通等大數據企業正在蓄勢成長。
夜幕下的花果園。吳啟鬆 攝
樓宇商圈產業加速推進。今年10月,世界著名高端百貨商場——法國老佛爺百貨將繼北京、上海后開設的第三家分店,入駐貴陽花果園海豚廣場。這是花果園加快建設現代化商業的一個縮影。除去海豚廣場,建設的貴陽國際大道、花果園購物中心等商業地標,各類品牌正在集中進駐。在樓宇產業方面,數據顯示,建成的雙子塔等35棟寫字樓入駐企業5749家,樓宇企業就業人數4萬余人,正成為全新的產業開發極點。
文旅產業前景無限。夜幕降臨,花果園中心公園的音樂噴泉如約啟動,在燈光映襯下,網紅“千人廣場舞”准時登場。依托網絡,類似“千人廣場舞”之類帶有花果園特色的商圈文體、美食、直播、消費等文化符號的畫面,被傳到全國各地,讓花果園成為外地游客認識貴陽的全新“名片”,“到貴陽必‘打卡’花果園”成為眾多外地游客的共識。
宏立城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加速花果園商圈信息、資金、人才、技術等關鍵要素集聚,助推商圈產業綠色化、集約化發展,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
處理好現代城鎮化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關系、致力發展培育綠色可持續產業,如今的花果園,生態文明建設紅利顯現:出門散心,眾多公園經成為好去處﹔外出消費,近300萬方商圈隨便選擇﹔需要辦事,智慧“社區大腦”實現家門口就能搞定……正逐步成為生活美好、生態美麗的宜居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