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學院:實施“八大行動計劃” 完善“八大支撐體系”

2020年12月19日10:3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實施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完善社會服務品牌創建支撐體系

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立足安順,服務貴州,打造服務品牌,提升服務能力。

安順學院博物館

提升人才培養能力。聚焦人才培養這一主責主業,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培養的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提升師生服務能力。引導師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深入基層社區、企業和鄉村,開展人員培訓、橫向研究、科技合作和社會咨詢服務。提升融入地方能力。堅持開門辦學、校城融合的理念,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向地方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開放實驗室及儀器設備﹔逐步向青少年和廣大市民開放文化體育場館,舉辦各類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廣大市民的業余生活﹔積極借助地方公共服務、文化等設施,開展教育教學,促進資源共享。提升服務地方主戰略能力。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培養一批服務“三農”的專業人才,推出一批服務“三農”的科研成果,對接一批服務“三農”的合作項目,建立一批服務“三農”的合作基地。提升智力支持能力。提升教育咨詢服務質量,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作用,努力為安順市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做出積極貢獻。提升培訓能力。提高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質量,加大地方急需緊缺人才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力度。

實施民生保障行動計劃,完善民生服務支撐體系

全力破解財務瓶頸,確保民生福祉,激發教師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教師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著力破解經費困難。一是提高增收能力。堅持開源和節流並重,對內優化盤活學校資源,拓展財務收入渠道,挖掘資產增值潛力。加強精細化管理,減少“跑冒滴漏”,壓縮“三公經費”。對外堅持項目導向,積極爭取各級各類財政專項資金,鼓勵校屬各部門(單位)主動對接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發揮優長,參與社會服務,增加經濟收入。完善校友聯系機制,多方籌措辦學資金。二是化解債務壓力。主動爭取省、市支持,通過政府化債、銀行貸款等途徑,積極化解債務。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盤活學校資源,爭取社會投入,緩解資金壓力。

積極回應師生關切。緊緊圍繞師生吃、住、行、收入、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等問題,穩步實施民生工程,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保障,提升師生獲得感幸福感。一是改善學生學習生活條件。改善學生食堂服務質量,實施“暖心一湯”工程,為學生提供免費湯﹔提升學生公寓管理水平,改善學生住宿環境,提升熱水、洗衣、烘干等服務質量。做好畢業生離校關懷工作。二是確保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的住房需求。三是規范校園車輛出入管理,建立校外車輛收費制度。四是兌現應發的績效、教學科研獎勵等,同時建立起獎勤罰懶的獎勵績效發放機制。五是完善內部收入分配制度和增長機制,實現教師工作量與收入挂鉤。六是積極籌措辦學經費,優先保障教學需求和師生利益,合理安排校園建設項目和進度。七是提升師生醫療保障水平,積極籌建校醫務室。八是爭取政策支持,解決教師子女上學難問題,謀劃附屬幼兒園、中小學建設。九是完善學生幫扶體系,多渠道拓展就業機會,做好勤工助學工作。十是營造平安美麗文明校園。繼續推進美麗校園建設,優化校園綠化環境,推動老舊校區基礎管網和樓面改造,改造校園內老舊住宅設施,加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建設,為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分步實施智慧校園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推進網絡進教室。加強安全管理,落實安全責任制,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實施內部治理行動計劃,完善高效能治理支撐體系

遵循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完善內部治理體系,推動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激發辦學活力。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嚴格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議事、決策、監督機制,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完善校、院兩級管理機制,變“校辦院”為“院辦校”,堅持“宏觀調控、權責下放、微觀激活”的原則,從職稱評聘、績效考核、人才引進、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切實擴大教學單位的辦學自主權。全面推進依法治校。規范辦學行為,確保學校各項工作依法依規運行。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據學校發展實際,積極爭取省委、市委編辦支持,合理優化調整內設機構。加強制度建設,堅持正向激勵原則,完善績效分配、校企合作、科研獎勵、財務管理、社會服務等制度機制,解決辦學活力不足、經費來源單一等問題。

會議強調,秉承“安道樂學,順理篤行”的校訓,堅持“一切要為師生打算,一切要為發展苦干”的辦學理念,安順學院將奮力拼搏,扎實推進內涵建設,著力提升教育質量,為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質量優良的地方性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安順學院供稿供圖)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