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貴州省上下推進壩區土地流轉和農田整治,荔波縣佳榮鎮威岩村以“村社合一”為筆墨,以3個500畝以上壩區為畫布,引進龍頭企業,抓住秋冬種機遇,積極推廣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取得可喜進展。
黑木耳種植基地。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 秋冬種釋放疊加效應
威岩大壩是緊鄰佳榮集鎮的500畝以上大壩,春夏季節種植水稻,秋冬季由於缺水基本處於閑置狀態。為打破困局,激活壩區經濟,威岩村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引進貴州五象實業有限公司以每年每畝500元租金流轉222畝土地發展黑木耳種植。目前基地已經完成田土翻犁平整,灌溉水池修建,灌溉水管鋪設,菌棒擺放。基地採取群眾就近就地務工原則,每人每天100元,工資日結,從用工至今一個多月時間內已用工1800余人次,群眾直接增收18萬元。威岩村採取“合作社+農戶”方式,流轉土地100畝,對接貴州雲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萵筍種植。萵筍基地每天有36人務工,僅木耳、萵筍這兩個基地每天就能實現近100人的就業。
為進一步發揮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威岩村合作社給予自主發展萵筍種植的農戶每畝80元的翻犁補助,群眾在村合作社賒種苗及肥料,並由合作社對接公司保底銷售來抵扣種苗及肥料費用。農戶吳獻春是威岩村自主發展萵筍種植第一人,了解政策后他當即將自家拋荒的8畝地進行翻犁,來合作社簽完字立馬兌現了翻犁補助640元,並拿到肥料和萵筍苗,他覺得自己發展產業的經濟壓力小了,又幫保底銷售,十分放心也有信心。目前,威岩村群眾自主種植萵筍已達到30畝。威岩村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發展壩區經濟,實現了三方抱團發展,釋放出疊加效應。
萵筍種植。
“接茬輪作+多樣化” 壩區產業煥發新“錢”景
為實現一田多用、一田多收,有力地促進了群眾持續增收,威岩村積極推進稻田養魚項目實施,在上級補助201戶貧困戶發展稻田養魚650畝基礎上,合作社自主購買1500斤魚苗覆蓋全村所有群眾,實現稻田養魚千畝以上規模。今年秋季,為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在上級補助300斤油菜籽的基礎上,合作社另自主採購油菜種200斤免費發給群眾,推進油菜種植達989畝,如今的威岩村田間地頭由曾經的“秋冬閑”變“秋冬忙”。
另一方面,威岩村積極推進產業發展多樣化。全村統計桑園面積約1000余畝,拉吾、平木兩個500畝以上大壩更是種桑養蠶主產區。今年秋末,由農業技術部門下發桑蠶綠色增產增效項目化肥6200公斤、農藥248瓶、漂白粉496公斤,覆蓋拉吾、平木成片精桑園248畝,有效推進桑園的冬季管理工作,目前桑農已經完成桑樹剪梢、整枝修拳、施冬肥等工作。引進貴州啟明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示范種植沃柑200余畝,帶動群眾就業300余人。平木壩區更是發展有核桃、枇杷、桃子、中藥材白芷等經濟作物。
種桑養蠶。
“固本強基” 壩區基礎建設打下美麗“伏筆”
要把壩區打造成富民增收的樣板田,壩區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得上。近年來,威岩村積極對接各級部門,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完成新修排洪溝及灌溉水渠18條6530米,新修機耕道、產業路7條13.2公裡。為進一步提高壩區排洪灌溉能力,在拉吾大壩申請到“村民自建”土地整治項目,完成拉吾大壩土地綜合治理。威岩大壩排洪清淤一直是難題,每年夏季水稻均會遭受洪水沖刷至減產,目前已申請到縣農業農村局威岩大壩“排洪清淤”項目,項目資金200萬元,將於近期實施。(文/圖 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