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新春采收忙。这几天,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种植的50亩香葱进入采收期,村民们正忙着采收。
“今年的香葱丰收,预计总产量达到4万余斤,总产值11万元左右。”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俊榜介绍说,该基地是与碧桂园公司签订了1.8元每斤保底收购协议,村里只管种,销路不愁。
“产业发展起来,闲置的土地就能变钱,我们干劲十足。”水尾镇新场村村民王东花一边扒着香葱,一边说道,以前闲暇的时候总是在家里待着,现在不光有土地租金,在基地里务工每天还能挣80块钱,生活很有滋味。
“新场村的香葱产业,只是全镇3500亩周年轮作商品蔬菜基地的组成产业之一。”水尾镇党委副书记尚芷伊说,目前全镇种有西兰花、有机花、香葱等蔬菜1700余亩。预计4月底前,种植青椒、豇豆各1000亩,带动村民在基地务工3000余人,人年均可增加收入15000元以上。
在龙田镇,早晨的菜田里,莲花白被露水洗得油光锃亮。
“今年的菜长势很好,每一兜的产量均在1公斤左右,马上就能变成钱啦!”龙马村蔬菜基地负责人龙国堂看着马上采收的蔬菜笑着介绍道,这两百来亩莲花白在下地前,就已经与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预计产量在10万斤以上,总产值8万余元。
“为了壮大坝区经济,我们把冬春闲置的良田全部流转出来发展蔬菜、杂稻制种产业,这样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确保了粮食增产。”龙田镇副镇长吴永峰介绍说,目前全镇坝区种植有西兰花、包心菜300余亩,计划发展杂稻制种2767亩,辣椒355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实施“稻+菜”轮作模式发展坝区产业,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这只是岑巩县坝区春茬蔬菜“抢鲜”上市的一个缩影。
自2020年“秋冬种”工作启动以来,岑巩县充分利用坝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1.7万亩订单蔬菜种植示范为抓手,种植莴笋、贡菜、白菜苔、西兰花、红菜苔、菜心等蔬菜,并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及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行“稻+N”“烟+N”秋冬种轮作,全县51个200亩以上坝区实现蔬菜、中药材、油菜等全覆盖。
目前,部分坝区蔬菜进入了采收期,已销售蔬菜20余万斤,销售金额25万余元,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13万人次,发放务工工资1000余万元。(文/图 万再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