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花果園V區一家業主臥室出現煙霧。根據傳感器中接收到的消息,社區專職消防隊員立即根據記錄位置沖往現場滅火。讓到人意外的是,在消防員已經趕到時,正在廚房關門做飯的業主對出現火情還渾然不知。得益於智慧設備的快速、精准報警,這次火災損失被降到了最小。
智慧消防監測系統。宏立城集團提供
這樣的場景是花果園智慧社區建設一個縮影。花果園社區是貴州最大的城市綜合體,入住45萬人,入駐企業、商家逾2萬戶,日均人流量100萬人次。“我們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以解決社區治理痛點、提升服務水平、挖掘業態潛力,致力將花果園打造成為一個安居、樂業的智慧社區。”宏立城智慧科技集團副總裁兼CTO陳谷說。
科技助力 刷新居民安全感
走進花果園小區的業主家中,廚房、客廳、臥室天花板都可看到一個個智能煙霧傳感器與溫度傳感器。“當煙霧達到一定濃度,傳感器會自動將報警信號傳送到消防監控室。”花果園專職消防大隊長馬安東介紹,這樣的消防設備,花果園268棟樓房全部普及。接到異常報警后,22個微型消防站人員能就近最快速度採取響應行動。
同時,為確保消防設備關鍵時用得上,花果園的消防環管網還安裝水壓傳感器,指揮中心能全天候監控管網水壓、水位以及設備工作狀態,如出現異常,會發出預警信息。“智慧消防設施提高了消防報警速度與消防設備穩定性,給小區住戶加裝了一把消防‘安全鎖’。”馬安東說,依托智慧消防平台建設和微型消防站,花果園轄區近年來未出現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消防事件。
智慧消防設備。宏立城集團提供
沒掏鑰匙,不用刷卡,在花果園社區樓道,不少居民走到門禁前,刷臉開門,輕鬆進出小區。當記者跟隨走到門禁前時,顯示“訪客,未登記”字樣,門不會自動打開。
大型社區通常流動人口多、人流量較密集,非社區居民進入小區也會帶來安全隱患。對此,花果園社區安裝智慧門禁平台,通過人臉識別,鑒別人員身份,在方便進出的同時,最大限度鑒別業主真實身份,提高居民安全性。
當前,“數智花果園”綜合指揮平台也已上線,依托攝像頭、門禁等各種物聯設備數據共享,公安、政務、工商、城管等政府部門實現在一個平台在線巡邏、在線研判、在線指揮,進一步刷新社區居民安全感。
花果園大數據中心。宏立城集團提供
數據跑腿 提升服務便利度
今年家門口發生地一件小事,讓花果園業主張筱倩印象深刻。當時,樓道筒燈出現故障,張筱倩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物業“宏e家”App上的報事報修欄上填上了“走廊筒燈不亮”的消息。沒想到的是,下午准備下樓時,她發現筒燈已經修好。
原來,另一面的物業管家,已通過App第一時間收到需求推送,隨即展開了維修。宏立城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花果園引進、開發系列物業App,將物業和業主的距離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進一步縮短,實現數據多跑腿,業主少跑路,讓物業的服務變得更加精准有效。
物業管家APP,實現掌上物業。宏立城 集團提供
科技帶來的便利感不止在居民家門口有,在花果園購物中心停車場門口,剛聚完餐的王德明開車經過閘機,隻見高清攝像頭迅速對車牌進行了識別,之后通過綁定的賬號自動扣費,便自動抬杆放行。“停車進出都很方便,這次消費體驗很棒!”他說。
作為大型商圈,為提升業主、游客的出行體驗,花果園還重點在購物中心以及部分組團逐步開展“無感支付”試點。在無感支付場景下,停車場通行不僅不需要現金,車主甚至還免去拿手機的動作,通行效率的提高,為游客、顧客帶來更順暢的出行體驗。
共建共享 打造綜合智慧城
當前,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建設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為智慧社區發展提供了新動力。花果園社區不斷推進通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先后與聯通、移動、電信三家通訊運營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新建5G基站,設立5G體驗店,持續在通信服務、物聯網、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應用等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
基礎建設的同時,智慧社區的標准化體系探索也在鋪開。“一是從在政府視角,要充分利用數據的共享,助力優化綜合治理﹔二是從物業視角,要繼續利用科技提供便民服務﹔三是從商戶視角,要進一步挖掘社區大數據價值,助力社區商戶拓展銷售渠道、實現精准營銷﹔最后,還要積極營造網絡平台,進一步滿足居民社區生活中的社交、圈子、消費升級、甚至直播等更高層次需求。” 陳谷列出了四個方向。
通信人員在花果園進行5G信號檢測。宏立城集團提供
“智慧社區打造既要注重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完善,也要探索更智能化的社會服務模式,既要進行傳統的建設投入,也要更加重視運營。”陳谷表示,未來,花果園將朝著智慧社區“1211”的規劃推進:通過一部手機服務社區居民,提供一站式政務、物業、社區商業服務﹔融合數字物業管理平台和社區綜合治理平台兩個平台數據,做到政府和企業服務高效協同﹔打造一個社區的數字經濟運營中心,激活沉睡的商業數據,進行商業化運營助力社區商業可持續﹔疏通一個社區大腦,對海量數據進行實時感知、事件預警,並實現處的協同。“通過不斷探索為大型綜合智慧社區建設提供經驗,以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民眾獲得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