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貴州省關嶺自治縣獲得“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殊榮,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
25344——這是截至目前,關嶺自治縣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和舊房整治的總戶數。
0——這是關嶺自治縣對15950戶農村危房實行改造,和對9394戶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實行整治過程中,讓住房安全保障實現的“零問題”。
兩個數字,折射出的是關嶺自治縣全力保障困難群眾“住得上、住得好”,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大手筆”描繪“居有所安”的美麗畫卷。
關嶺用全縣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全覆蓋的成績,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書寫了三保障之一的“關嶺經驗。”
一個專班兩個精准 夢想成真“安居夢”
陽光明媚的五月,走進關嶺自治縣交界村,很多紅色板牆的房屋錯落有致,顯得格外喜慶。交界村肖國明家門上“堅定信心跟黨走,同心協力奔小康”的一副春聯赫然醒目。
肖國明家是交界村的貧困戶,一家6口人,因父親患有疾病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肖國明跟妻子常年在福建務工,留下兩個孩子由父母幫忙照顧。住房安全一直是肖國明心中多年的擔憂,在外打拼的他,隻希望多努力工作,盼著一家人的安全住房“夢”能早日實現。
政策的春風讓夢想照進現實。2017年,貴州抓住中央政策紅利,在全面消除就地脫貧群眾住房安全隱患、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脫貧底線目標的基礎上,對住房基本使用功能不全、衛生健康條件不好的農村危房,同步實施改廚、改廁、改圈。安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聞令而動,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動計劃。在政策的支持下,關嶺士氣高漲,舉全縣之力,紛紛向農村危房改造發起總攻。
“危改工作一根針,群眾的煩惱千條線。”
由於危改面對的是千家萬戶,每家情況各不相同。有的拆除老房重建,有的要另尋宅基地,有的希望借此良機擴大住房面積,還有部分則是自身缺乏發展動力,不願接受危改機會。千頭萬緒的困難都需要扶貧工作人員一步一步的扎實開展工作。因此做好組織保障是開展危改工作的第一步。
關嶺自治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著力壓實縣鄉“兩級責任”。成立危改專班,縣級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農村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組建脫貧攻堅住房保障工作專班,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班長,住建部門主要負責人任副班長。定期召開住房保障工作調度會,研究解決住房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鄉級成立相應機構,鄉鎮(街道)切實履行農村危房改造主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同志具體抓,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氛圍。工程進度實行一周一調度、半月一旬報、一月一通報,有力推動了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程實施。採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開展“戶戶見、全動員、全覆蓋、零遺漏、拉網式”排查,嚴格審核把關,做到危改對象和評定等級“兩個精准”,在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動計劃中,共識別危改對象3922戶。
肖國明家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12月,經過扶貧干部的摸底調查,戶主申請,召開村民民主評議,通過鎮、縣兩級的核對和公示后,肖國明家房屋主體結構完好,符合透風漏雨修整,被評定為C1級,可獲得國家補助3萬元專項資金。考慮到肖國明夫妻倆在外地,父母年邁,於是通過鎮裡組織施工隊,為肖國明家進行修整。2018年3月,通過驗收合格,肖國明家多年的“安居夢”終於實現。
“以前隻要下雨,我就要趕緊拿盆去接水,不然漏的滿家都是水。我今年72歲了,在這老舊房裡住了大半輩子。沒想到如今一分錢沒花,就住上安全的房子了。”肖國明的母親楊德珍樂呵呵地跟媒體採訪人員拉家常。
“相對於透風漏雨改造,危房拆除重建是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關嶺自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剛介紹時說。
“危改工作最難的其實是群眾思想工作,那些符合條件,但就是一直不願接受危改的人才是我們覺得最難的。”關嶺自治縣坡貢鎮坡頭村扶貧干部王登祥感慨地說。
在危改工作中,關嶺統籌整合資源。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全縣2014年以來危改工程進行全面拉網式摸排,針對排查存在改造不到位或缺少危改項目,建立問題台賬逐戶整改銷號,切實改善農村住房基本居住功能和衛生健康條件。並充分尊重困難群眾意願,願意自建的由農戶自建,無力自建的由鄉鎮(街道)施工單位統籌代建,無論自建、統建,均按“能修則修”的原則,強化過程監管,確保建設質量。
為了充分尊重群眾意願,關嶺自治縣坡貢鎮坡頭村的駐村干部王登祥沒少跑群眾家。
白天帶著群眾忙產業,晚上是走訪群眾的好時機。晚飯過后,趁著老百姓都在家休息的時間,坡頭村駐村干部王登祥就會帶著村支書等七八個人往村民家跑。
已經70來歲的謝幫倫是坡頭村的貧困戶,曾經一直跟妻子和小兒子3人居住在60平方米的老房子裡,大兒子已經成家單獨立戶。回憶起謝幫倫家的危房改造,王登祥感觸很深地說:“我們動員他家危改已經不下30次了,每次都是答應了又反悔。最終我們把他大兒子也喊來一起動員,他家全部人員才終於都答應了。”
得到政府補助3萬元的資金,加上自籌部分資金,2019年10月,通過村委幫助協調,謝幫倫重新找到一處宅基地,新房終於開工動土,2020年3月,120平方米的新房拔地而起。搬進新家的當天,謝幫倫特意准備一桌豐盛的菜肴,感謝幫忙的親朋好友和扶貧工作人員。
“特別感謝他們扶貧干部的動員,不然哪能住上這麼好的新家,現在有了新家,就盼著我家兒子能早點娶上媳婦。”謝幫倫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