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壩區產業革命大文章

——訪務川自治縣縣委書記楊游明

2020年01月21日12:10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在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中,緊扣“八要素”,按照“一壩一策”“一壩一主業”要求,充分發揮壩區資源比較優勢,把壩區作為主戰場、主陣地、主抓手,科學選擇市場需求空間大、單位面積產出高、農業生產效益好的高效特色產業,以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產業為主導,切實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推動壩區產業規模、高效、優質發展,走出了一條壩區產業革命新路子。

目前,全縣17個壩區1.8萬畝耕地,建成大棚369畝,完成機耕道335.9公裡,田間便道1286公裡,灌溉溝渠1600多公裡﹔種植蔬菜(辣椒)4860畝、優質水稻2355畝、稻+(魚)1560畝、食用菌1200畝、中藥材760畝﹔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9家、種植大戶37戶、家庭農場8家,實現樣板壩區年畝均產值12000元以上、達標壩區年畝均產值8000元以上、一般壩區年畝均產值6000元以上,帶動貧困人口5559人增收致富。

壩區產業如何發展,領導牽頭是關緊。務川自治縣縣委書記楊游明說,務川堅持把壩區產業革命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縣級領導領銜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暨壩區工作專班的文件,落實一個壩區、一個壩長、一個技術專班、一套方案的“一壩一策”工作機制,建立了壩長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三級書記抓壩區”責任機制。

通過召開動員會、專題會、現場會等形式,引導全縣領導干部深刻認識發展壩區產業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羊”作用,集中力量、集中資源,變“單兵作戰”為“集中攻堅”,帶動干部群眾加快解放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意識,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積極引導和支持經營主體在產業上與貧困群眾建立利益聯結,重點打造一批以蔬菜(辣椒)、草本中藥材、綠色稻+、食用菌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全力破解務川山地多耕地少、土地零碎不集中等瓶頸制約,全力打造一批以壩區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產業“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促進群眾不斷增收。

同時,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爭取各級涉農項目、專項資金優先向壩區傾斜,採取財政配套、金融機構支持兩條腿走路,每年整合資金3000萬元以上用於壩區產業建設,高標准配套實施一批農業水利、生產便道、排灌設施、機耕道、電網等基礎設施項目,推動務川農業由粗放式轉向高質量發展。

圍繞17個壩區經營主體共同面臨的技術缺乏、信息不暢等問題,從全縣選出17名科級干部和35名技術人員組建17個產業技術專班,深入壩區開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和農業專家“訂單”服務“三農”行動,依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田間課堂、流動課堂等平台,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會,織牢了技術服務“天羅地網”,不斷降低產業發展市場風險,助力壩區農業做大做強。

充分發揮合作社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的紐帶作用,以及對口幫扶、黔渝合作等區域發展機遇,不斷創新發展“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模式,建好合作社這座“橋梁”,促進“基地”與“市場”完美對接,推動務川農產品搭上龍頭企業的快車,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讓企業有競爭力、合作社有活力、農戶有信心,推動壩區產業持續高效發展﹔加強與毗鄰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省內外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不斷拓寬“務貨出山”渠道。

2020年,務川將繼續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貫穿於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始終,聚焦產業發展“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力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堅持長短結合,發展蔬菜30萬畝、生豬25萬頭,食用菌1億棒,並同時發展花椒產業30萬畝,全面推動壩區產業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

來源:遵義日報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