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脫貧路上的“外來人”

——錦屏縣產業扶貧“三人行”

2020年01月15日11:0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田景甲是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副處級干部,現任小江村第一書記。駐村半年間,他結合村情,決定復制劍河經驗,為該村引進黑木耳產業。

田景甲原是省科技廳駐劍河幫扶工作隊副隊長,對食用菌產業發展頗為熟悉。

因機構改革派駐小江村后,田景甲擼起袖子,從頭干起。

2019年8月初,經田景甲協調,由鎮、村兩級共同發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投入38萬元幫扶資金,在高達坡集體公益林場發展仿野生黑木耳示范種植。

西藍花、鐵皮石斛、食用菌……短短一年,錦屏特色產業蓬勃興起。

“元旦前兩天開始採收,要持續到來年四月。”李成錦細算豐收賬,“畝產2500斤,一斤2.5元,毛收入6000元左右。”

為啥種西藍花?李成錦說,在當地試種過,長得好。合作方兩岸農業有路子,技術、銷售不用愁。

從2009年8月開始,錦屏縣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五個連片壩區10122畝土地流轉,旋耕、施肥、起壟、覆膜、育苗移栽……西藍花在錦屏遍地開花。

流轉土地種蔬菜,當地農戶咋想?

“我家流轉了9畝土地,每畝有600元租金,在基地務工每天有上百塊收入。”新化村17組村民石九蘭樂呵呵地說。

目前,錦屏已發展西藍花1萬畝,集中在新化、敦寨看邦、亮司、銅鼓花橋、鐘隆等五大壩區。

“種一茬西藍花,還能種兩茬辣椒、西紅柿,一年可以種三茬。”李成錦算了一筆賬,一畝地年純收入6000多元。

西藍花迎盛宴,仙草之約意正濃。

圖為田景甲在仿野生黑木耳示范基地。成嘉廷 攝

來錦屏半年多,林章茂把這裡當成了家。

“剛開始,公司從浙江帶了100多人來。”林章茂說,如今,當地老百姓成了種植鐵皮石斛能手。

隨著貴楓堂的發展,錦屏石斛產業從無到有,星火燎原。目前,全縣已發展上萬畝。

如何帶動農戶?

貴楓堂採取杉木立體搭架種滿石斛,示范帶動老百姓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種植。“一個架子能採五年,收入起碼上萬元。”林章茂還盤算著,乘春節多招些返鄉人,“在家門口就業,總比外面好。”

“今年,我們要建設鐵皮楓斗加工廠和中藥飲片加工廠。下一步,還要打造康養基地。”林章茂信心十足。

老田的木耳基地雖然規模不大,但他一步一個腳印,實打實為貧困戶著想。

他請貴州劍榮菌業在技術上無償提供服務,並承諾市場不好保底收購。

田景甲還打算把首次收益的7成,分給村裡尚未脫貧的13戶貧困戶﹔再逐步惠及基地所在的坪地組的群眾,同時留一小部分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級合作社發展基金。

脫貧路上,“外來人”和錦屏群眾同心同行,“相約2020”大步前行。(成嘉廷 吳運鎮)

(責編:羅彬月(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