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寧波打工的侯先法回家過春節,兒子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實在沒想到,語文以前最多考30分,今年居然考了78分……”看著兒子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侯先法喜出望外,拿起孩子寫的作文讀了一遍又一遍。
侯先法一家是從黔西縣中坪鎮大灣村搬遷到黔西錦繡花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貧困戶。
搬出大山,搬進新家,一家人都很高興,但最高興的,莫過於孩子的轉變。
“孩子貪玩又調皮,爺爺奶奶管不了他,我要出門打工,沒辦法,隻能隨他了……”侯先法告訴記者,去年離開家時,心裡都還“懸吊吊”的,擔心兒子荒廢學業,“萬一學壞了咋辦?”
辛苦一年,懷著忐忑的心情回到家中,沒想到兒子學習進步了,人也自信了。而這份驚喜的背后,蘊藏著許許多多的付出——
為確保搬遷群眾子女就學“一個都不能少”,讓搬遷群眾子女真正搬得進、可融入、能學習,黔西縣根據就近就讀原則,確定黔西五中、黔西十小、金鳳小學為錦繡花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適齡子女入學安置學校,供搬遷點適齡兒童就近入學。
就這樣,侯澤祥成了黔西十小的學生。
剛開始,侯澤祥和很多搬遷孩子一樣,有著強烈的陌生感、自卑感,一時難以融入新環境,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
為此,黔西十小立足校情,精准施策,通過聘請鄉鎮教師、培訓教師等方式壯大教師隊伍,狠抓搬遷子女教學工作,從多方面幫助搬遷群眾子女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老師們對孩子進行了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在生活和學習上關心他們,跟他們聊天交心,幫助他們改掉陋習、努力學習,樹立志向。為加深對孩子的了解,學校老師每周對孩子進行不少於三次的家訪,與監護人溝通交流,共同尋找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我們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這些來自農村的家長進行培訓,讓他們養成科學教育孩子的習慣,幫孩子樹立積極上進的心態。”校長趙彤表示,這一舉措對農村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形成了有力補充。
打開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家長學校”專欄裡,“家長陪讀的誤區”“如何鼓勵孩子”“如何營造好的學習氛圍”等課程極具特色,輕輕一點,就能看到。
“在家家長合理指導,在校老師科學教育,學習環境好了,學習自然成了快樂的事情,孩子們就能很快融入新環境,厭學情緒也就沒了。”趙彤說,黔西十小通過打造可融入、能學習的樂園,幫助孩子們實現從農村學習生活向城市學習生活的成功過渡。
如今,該校1011名搬遷入學學生無一輟學,並已融入新的校園生活,開心學習、快樂成長,真正實現了“搬得來、留得住、學得好,一個都不少”。(翟培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