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黎明关乡:“小桑树”带来“大收益”

2020年06月19日16:3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桑芽菜丰收。
桑芽菜丰收。

近年来,荔波县黎明关乡紧盯脱贫目标,利用二十余年的种桑养蚕历史优势,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桑蚕产业和延展产业链条,全力破解农民增收“瓶颈”,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产业脱贫之路。目前,建成桑园4473亩,带动534户2232人发展桑蚕产业,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带动452户1821人贫困户增收脱贫。

采取“三种模式”。充分挖掘桑叶价值,探索实现从传统单一的种桑养蚕向桑芽菜、养羊等产业多元发展。种桑养蚕。采取“企业+合作社+大户带散户”的模式发展桑蚕产业。目前全乡发展种桑养蚕企业1个、合作社15个、大户7户、散户525户,其中贫困户452户。2019年全乡鲜茧总产量7.28万公斤,总产值320.32万元,养蚕户均收益6000元。2020年预计鲜茧总产量7.1万公斤,总产值255.6万元,养蚕户户均收益5000元。桑芽菜产业。以“订单+回收”的模式,与富民公司签订订单生产和保底回购协议,带动农户发展桑芽菜产业140亩,预计总产值7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推动桑芽菜变身“脱贫菜”。种桑养殖。引进吉尔斯公司,探索建设县内首家种桑养羊基地,年出栏桑羊1000余头,年产值70万余元。种桑大户利用300亩桑园发展养猪及林下养殖,年出栏桑猪800余头,桑鸡、桑鸭1000余羽,年产值330万余元。

落实“三项保障”。组织保障。成立桑蚕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桑蚕产业的领导。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成立1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户+零散农户”的组织方式,将公司、基层组织、农户联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破解群众“怕种”难题。技术保障。引导蚕农组建桑蚕协会,依托协会提供技术培训、蚕茧销售等服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模式,组织200余人到广西环江、宜州等地学习技术,并邀请7名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10余场次450人次。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连户”机制,明确3名农技骨干分片包保,围绕种、养、销等环节为桑农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政策保障。用好用足县级关于加快桑蚕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桑蚕产业发展基金,并利用院坝会等宣传补助政策。累计争取桑蚕产业发展资金667万元,建设蚕房1.16万平方米,桑蚕产业生产便道5千米。

实现“三个目标”。稳增收促脱贫。用好用活土地、资金、产业扶持等政策,引导鼓励群众以注资合营领“股金”、土地流转领“租金”、投工投劳领“薪金”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一块土地多份收入”。目前,流转土地2200亩发展种桑,发放租金55万元;吸纳就业4230人次,其中贫困户730户,发放劳务报酬45万元。转观念增动力。通过召开观摩会、村组会、院坝会的方式,以种植效益对比实例,把经济账算给群众听,扭转农户对种植玉米等传统低效经济作物的种养习惯,使群众从思想上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断增强发展产业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引导农户调减低效作物发展种桑1400亩。壮经济夯基础。成立1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土地“三权”分置优势,由村级合作社协调流转土地,统一连片种植桑树,通过合作社自己发展、或引进企业参股合伙发展等获得分红实现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脱贫摘帽基础。如德门村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种桑,引进吉尔斯公司发展种桑养羊,每年村集体获得分红6.6万元。(文/图:舒 波)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