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 搬迁群众留下来有活干 走出去有门路

2020年06月12日16:1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丽景社区党建开展劳务合作社工作推进会。沈登芳供图
丽景社区党建开展劳务合作社工作推进会。沈登芳供图

“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实现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同时期,思南县实现搬迁安置39431人,其中,跨区域搬迁至万山23262人,县内安置16169人。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五个一批”工程至关重要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来自七乡八寨的搬迁群众,均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户,存在身体原因、就业工作困难、学历低、办法少等问题。甚至更陆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业意识不强、企业招工人岗不适、就业不规律、转变不了自由职业习惯、不适应厂商就业模式等问题接踵而来,以致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成了头等大事。

易地搬迁不是“一搬了之”,为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就业乱”“就业散”,今年来,思南县坚持以“民心党建”为统领,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丽景社区率先探索推行“民心党建+劳务合作社+驻外服务站(联络员)+搬迁群众”就业模式,搭建搬迁群众“致富桥”,推动搬迁群众实现安居乐业,聚拢零散劳动力,推动搬迁群众从身份上、思想上、认同上能适应、快融入和稳得住,完成“贫困户”到“搬迁富”的历史蜕变。

筑实“民心党建”

——组织引领,搬迁群众聚拢来

丽景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但思飞作为副科级干部选派到丽景社区,一直参与社区支部工作,始终秉持以赤子之心对待群众,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因为能力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度高等原因,从副书记转为书记,代理主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丽景社区从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强队伍、强责任、强服务、强发展、强保障,不断筑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持续拓展“民心党建”内涵。同时按迅速建立健全居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工会、团委、妇联、合作社、卫生服务站等“六类组织”,配强各类组织班子,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安置点社区基层组织体系。

思南县双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詹日怀介绍,丽景社区按照“居社合一”方式,采取社区‘三委’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交叉任职、交叉管理方式,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劳务合作社理事长,实现支书、居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居支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使党支部的政治和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互促融合。

按照尽锐出战要求,丽景社区通过派驻一批、民选一批、专职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调剂8名干部专职抓社区工作,落实“四个划转”管理机制,实行定期评估制。选优配强居支监三委班子,民选居支监三委干部12名、居民小组长15名、网格长15名、楼栋长44名。志愿服务者4名、社会工作者2名,组建了20人的群众义务联防队和10人老年义务监督队。

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分类施策”的思路,丽景社区采取逐户上门、进家见人、面对面交流、线上互动的方式,全面摸底社区就近就业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技能人员,分类建立搬迁群众劳动力信息库,精准摸清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劳动技能和就业意愿、去向等情况,引进在外人才资源带动搬迁弱劳动力,按照一户一档、一人一岗要求,建立4453个务工供给台账。

同时,丽景社区摸底残疾家庭、弱劳动力家庭和能干事想干事家庭情况,围绕就业、创业和产业三个类别,精准摸清易地搬迁安置点各级党委、政府在项目、资金、政策、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情况,摸清可支持政策底数,制定弱劳动力、无劳动力“一人一策”就业帮扶措施,按照一业一档、一类一档要求,对标30多项政策支持,建立“党建+搬迁户+政策”监测台账。同时,建立小微企业、园区企业和春晖企业三本用工台账,按照一企一档、一岗多人要求,建立5000余个各类岗位需求数据台账。

建强“劳务合作”

——对接市场,稳定岗位留下来

现年62岁的吴显杨,经定向施培、因人施培后,被安排到县人民医院从事后勤保洁服务工作。他表示“脸朝黄土背朝天”干了几十年农活,患有慢性病,没上过学,没进过城,如今搬进城就有2000元的工资可以领,生活有保障,还有结余存着养老。

在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可以下地干活,但搬到县城后,技工做不了,企业用工都偏向壮劳力。为打破年龄、劳动力限制,丽景社区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在设立新市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2019年率先成立劳务合作社,出台《思南县丽景社区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思南县劳务合作社章程》,将社区劳动力、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全部吸纳入社,享受工会政策和待遇,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合作社同时受益全县建档立卡和易地搬迁户,为能干事、想干事、没有干事渠道的贫困户开通入社“通道”。发展飞地经济油牡丹产业,将55岁到70岁这类搬迁人群结余劳动力转化为发展生产力,带动就业200余人。

丽景社区劳务合作社就业信息员安树蓉介绍,成立劳务合作社具备组织优势、平台优势、保障优势和社会优势,只要肯干事、只要有点劳力都能享受工会政策,建立数据台账,分类就业推荐管理,最大化服务各类劳动力群众。组织号召,各方响应。易地扶贫工作是脱贫攻坚重要工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洽谈就业岗位,企业等社会组织更加愿意发挥各自社会力量和优势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以致输出去有岗有业,拓宽就业渠道。

广搭平台,授人以渔。搬迁群众加入劳务合作社后受维权保护服务,通过劳务包工,为搬迁户搭建创业就业“联姻”平台和学习一技之长的渠道,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到位,输出去、工资待遇等有序有力。

围绕学员实际,将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和心理健康培训贯穿就业创业前中后三个阶段,搭建整合政策、企业用工和上级的平台,根据搬迁群众人员、年龄、身体等情况,抓好岗位保障、按需施培、因人施培,补好各类人员“精神钙”,育强“新能手”。

社会助力,稳定就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园区+搬迁群众”的模式,构建“生产线+专项招聘+灵活就业”工作格局,实现社区有劳动力家庭户均1.7人就业目标。建立4家扶贫车间,推荐就业156人,将适合在家加工的初级产品“送岗上门”,让车间在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家庭“开工生产”,目前惠及26人。

做优“劳务输出”

——易地服务,多种选择送出去

6月3日,社区11名搬迁群众在劳务合作社驻贵阳服务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贵阳应聘就业。

毛万友是其中一员,原计划在家附近找个千把块工资的工作,却一直没合适的,“我以为没办法出去打工赚钱了,没想到社区统一组织安排专车送我到贵阳。”

社区党支部书记但思飞介绍,前期一个偶然机会,获悉贵州筑康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大量招收保安保洁人员,且对劳动技能和年龄要求不高,本人立即带队前往贵阳洽谈,达成输送200余个就业岗位的合作协议,并挂牌成立社区劳务合作社驻贵阳服务站。

搬迁户子女孟正萍,今年7月份毕业,丽景社区吸纳她加入劳务合作社,通过驻贵阳劳务服务站,为其找到符合专业的实习岗位。

为规范化管理运作,服务站建立联络服务机制,选派服务能力强、有感召力的2名劳务合作社社员担任站长和副秘书长,优选具有影响力的春晖人士担任常务副站长,常驻点管理。合作社主要提供就业资源、就业渠道、后勤保障、维权、管理“零距离”服务,为在贵阳就业新市民搭建一个服务、维权、就业交流平台,推出300个就业岗位,推荐就业72人。

“群众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丽景社区在驻外劳务合作社成立临时党支部,鼓励在驻外地、用工过程中表现优秀、职业素养高、思想觉悟高的群众加入党组织,选优配强组织成员。组建企业协调组、春晖联络组、动态监测组、宣传动员组、便民服务组等8个临时小组,将战斗任务明确、细化、公示,让搬迁群众吃下就业创收“定心丸”。

劳务合作社派驻贵阳服务站临时党支部书记向维海介绍,下步将全力做好服务站工作,专人负责联络日常事务,开设24h服务热线,发挥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优势,凝聚更多乡友力量,鼓励乡友围绕春晖感恩、春晖人才助力就业,力争更多企业岗位资源,转化为劳务服务家乡的资源。(沈登芳)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