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铸就精神新高地

2020年06月01日14:1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土村“宣讲轻骑兵”到朋上组宣讲。
大土村“宣讲轻骑兵”到朋上组宣讲。

精神力量是一种无形、巨大的力量,从个人的成长到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强力支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就能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1901年1月5日,出生于荔波县水浦村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立志要为百姓谋幸福,这股精神力量让他坚决的投入到了一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救国救民的事业上。

近年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荔波党员干部再一次形成了共识:打造荔波党员干部的精神高地,就是要不断传承弘扬邓恩铭革命精神,切实把邓恩铭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全面小康的具体行动,从而推动荔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荔波,恩铭精神已经成为脱贫攻坚鼓励干部干事的一种精神动力。”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表示,邓恩铭是荔波的骄傲,这种革命烈士的精神是荔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产业大发展的动力。恩铭精神的实践只是荔波干群艰苦奋斗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一股股精神力量的鼓舞下,享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美誉的荔波各族干群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从樟江两岸到瑶山腹地的小康赞歌,展现出了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荔波新画卷。

统一思想?思想一致天地宽

现在,走进荔波可以普遍感受到群众观念转变明显,奋进之志更加坚定,精气神十分高涨。而在之前,贫困群众是等靠要等懒惰思想严重,激发贫困户主体能动作用迫在眉睫。

极少数人争当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严重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在荔波县甲良镇,这里的干部想出了“三有三无”妙招来“治病”。

在实际工作中,甲良镇主要围绕“贫困户比精气神”,开展“三有”(有感恩之心、有脱贫之志、有增收之行)的评选活动来进行实践探索。

对此,被评为“三无”的甲高村贫困户罗绍苦就深有感触。

“以前自己没什么能力,而且感觉当贫困户也不错,能免费拿国家那么多补助,就不想做什么事了。现在镇里面通过评比,大家把我评为了‘三无’,又公告、又培训的,在村里感觉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脸上火辣辣的、十分难受,而且通过培训和观摩学习,我也掌握了一些养蚕的方法,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搞,争取下次评上‘三有’,让大家对我重新认识!”罗绍苦“光荣”上榜后可谓是苦不堪言。

经此一役,甲良镇的思想扶贫歼灭战算是打出动静、打出了威慑,逐渐在贫困户中形成了“要发展、争脱贫”的良好氛围,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好路子。甲良镇的探索因此成为了荔波思想扶贫的一面旗帜。

而在全县层面,按照注重思想引导与技能提升双促进的思路,荔波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思想扶贫宣讲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恩铭讲堂和群众会、院坝会等载体,持续举办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用群众身边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业模范家庭”“脱贫攻坚示范户”等先进典型,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向榜样看齐。

如果仅限于思想上给群众甜头,那么取得的成效必然是空中楼阁不能持久,荔波领导层也觉察到了这个隐患。于是,荔波同时深入实施了贫困劳动力提升工程和农业专家服务计划,以此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拓宽他们的发展思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让他们心热起来、劲鼓起来、手动起来,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统一。

建设家园?美丽乡村滋养好乡风

以文明促乡风,以乡风促发展,让各个乡村更美丽。走进荔波各镇各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推动山水、田园、林地和村庄有机融合,结合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建设等方面,黎明关乡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环境,让美丽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佳荣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村为单位,以村为主体、以“每户改变、整组改善、整村建强、全镇提升”为工作推进思路,走出乡村环境整治新路子……

良好的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正如此,荔波领导层认为:不仅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住上好房子,还要让农民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活出好面貌。在注重环境美化与文明新风双提升的理念指引下,荔波呈现出社会治理扎实有效、乡风文明不断显现的良好局面。

荔波的蝶变,非一朝一夕,取得的成效更是彰显了手段的高明:

——创新开展讲脱贫比思路、讲发展比动力、讲环境比氛围、讲感恩比奉献、讲帮扶比成效、讲典型比示范的“六讲六比”活动;

——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制度,引导群众家业自己创、环境大家治、思路自己定、成效大家评,实现乡村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荔波”活动,弘扬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等新风正气,革除大操大办、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推崇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荔波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玉可雕坦言,如果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生态宜居是美好期待,治理有效是有力支撑,生活富裕是共同追求,那么乡风文明则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也是荔波不懈的追求。

文艺浸润?精神富裕干劲足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9年12月下旬在甲良镇垃街村开展的文艺演出,那里的村民从没看过真人现场演出,全部都围了过来。”谈到彼时彼景,荔波县文联主席玉广能的情绪一下子就显露了出来。

垃街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和老人成为了村里最特别的存在。“通过演唱、舞蹈、山歌、脱贫故事等节目的演出,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熠熠夺目的光彩。”玉广能说这也是“荔波山地文艺轻骑兵”存在的最大意义。

玉广能口中的“山地文艺轻骑兵”是荔波为了实现文艺会员成建制、按计划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组建的队伍,这支队伍又细化分为文学创作、音乐舞蹈、书画、摄影4支。

这样的一支队伍也成为了荔波进行“艺术进村”开展文军帮扶的主要作战力量。

为了美化乡村,他们孜孜不倦:采取帮助书写修订村规民约、设计绘制院墙画作、培育文艺表演队伍、丰富完善山歌词曲、建立完善村史馆等形式投入文军扶贫2000余人次。

为了激活乡村,他们勤勤恳恳:建成国际艺术村、瑶山瑶族写生部落等基地,搭建人才平台,吸引国内外100余名艺术家到荔波创立工作室,接待省内外39所院校师生到荔波研学游达2.3万人次,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000余人,累计为群众带来增收3000余万元。

朝阳镇洪江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该村原是极贫村,通过走“艺术扶贫”之路,截止2019年1月,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2.47%。

故事的开头得从2016—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同步小康工作组成员马丽华被派驻洪江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说起。

调研中,她发现洪江村除了坐拥好山好水好空气,还拥有浓郁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多民族共生的村庄历史、被村民所习惯和忽视的民俗传统等具有独特魅力。

“艺术扶贫”最终成为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精确选择。

随后,通过引进一批有情怀的艺术家进驻,通过艺术家与原住民共同生活,逐步加强互动,彼此滋养,进而重塑了传统村落的人文价值观和产业链,让洪江村传统村落遗存的艺术活化,老祖宗的手造老房得以保存并传承,进一步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自主脱贫的信心。

如今,全面小康后的荔波已着手下一个百年目标,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即将再一次释放出耀眼的光芒。(文/图 王铁清 袁绍阳)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