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贵州瓮安易地扶贫搬迁户:“新家过新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2020年02月02日08:3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红灯笼窗前挂,火红春联贴门前,全家齐做年夜饭,手机“隔屏”来拜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期间贵州的“年味儿”没有往年浓厚,但瓮安县易地扶贫搬迁户杨再琴一家人的“幸福感”却并未减少。客厅里,一家人正围坐在沙发上,吃着水果看着电视,其乐融融。“以前每年春节都是回娘家或到哥哥家过,这是我们全家人第一次在自己家里过新年,大家都特别开心。”杨再琴说。

今年45岁的杨再琴是瓮安县猴场镇小河山乡石板坪村村民,由于她和爱人宋泽权身体都不好,加之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十分拮据。为了让两个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20多年来,夫妻俩始终没能修建起自己的房子,一家四口只能借住在亲戚家或租房住。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助下,2019年6月27日,杨再琴一家搬入瓮安县雍阳街道映山红社区朵云易地扶贫搬迁点,80平方米的温暖“小窝”,让全家人结束了一直以来“漂泊”的日子,大家的心更近了,对未来的生活也更加有信心。

“‘漂’了22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贵州多山,开门见山。距瓮安县城60多公里的猴场镇小河山乡石板坪村也不例外。在杨再琴和宋泽权居住的村民组之间,就隔着一座山。由于交通不便,寨子里的人若要来往,需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1998年元旦,23岁的杨再琴和30岁的宋泽权跨过山峰喜结连理。不过,由于宋泽权家人多地少,住房不够,小两口婚后便一直借住在宋泽权二伯的老房子中。“我们当时想没有房子没关系,只要努力,以后可以自己建。”正当两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时,现实生活却让他们连连碰壁。

就在那年夏天,一场意外让仅怀孕7个月的杨再琴突然早产,提前出生的女儿因心肺功能发育尚未健全经常生病,杨再琴的身体也因此受到重创。“三天两口要跑医院,村里不行到镇上,镇上不行去县里,车子不方便就走路,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是常事。”当医院成了一家人最常去的地方,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变得越来越糟糕。2005年,儿子出生不到40天,杨再琴被查出患有甲状腺囊肿并有病变趋势,于是又被推进手术室。不曾想自己刚出院不久,爱人宋泽权又因为肾结石进了医院。更糟糕的是,在随后几年里,夫妻俩又相继被确诊患上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常会出现旋转性眩晕甚至晕厥等状况,这更是将一家人推了了绝境。

“全家人的收入都来自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种出来的谷子除了留下够吃的部分,其他基本卖了用于医药费,最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医药费也没办法付,时常要靠亲戚朋友和村干部救急,哪里还有心思想建房子的事。”杨再琴说。2010年,他们家曾获得危房改造项目拨款,可以在老家修建房屋,可由于自筹经费不足,房子最终只搭起了一个架子便没有能力再进行下去。

2011年,杨再琴的女儿到镇上读初二,刚满6岁的儿子则刚好上一年级。当夫妻俩准备到村里的小学给儿子办入学手续时,却收到村小即将被拆除,需到20公里之外的中心小学报名的通知。“如果儿子送到乡里读书,就意味着一家人要分到三个地方,有三处开支,家里经济根本无法支撑。”宋泽权说。

如何让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而家庭的基本生活又能够继续维持?经过夫妻俩商量,索性决定把两个孩子都转到县城上学,而两人则收起行囊进县城务工。给孩子找学校,给自己找工作,给全家人找可以住的出租房……面对全新的环境,这些事实施起来远比预想中困难得多。没有城镇户口,孩子只能在民办学校就读,夫妻俩身体不好,只能到工地上打临工。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俩在孩子学校附近租了1间不足10平方米房子,一家人吃饭睡觉全在里面。可即便这样,生活依然入不敷出。“遇到急用钱的时候,就去找银行借,银行借不了,又找亲戚朋友借,就这样边借边还,现在都还欠着亲戚家2万元钱的债。”杨再琴说。

庆幸的是,经济上的困窘并没有打败这个家。2017年,杨再琴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州医科大学,儿子也顺利考入县城的高中,看着孩子们拿回来的录取通知书,夫妻俩的心里乐开了花。

更让夫妻俩开心的是,随着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杨再琴一家被纳入了搬迁范围。“接到可以搬迁的消息,我们特别兴奋,想着结婚22年,终于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2019年6月10日,杨再琴终于拿到家门钥匙,搬入了梦想中新房。“现在我们不仅有家了,还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这要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杨再琴,以前一家四口挤在破旧窄小的出租屋,身体都转不开。现在不仅每个人都有自己房间,社区里还有医院、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此外,他们家还享受到了瓮安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生活方便多了,就医也有了保障,生活从未像现在这样安心。

“第一次在新家过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走进杨再琴的新家,记者看到,三室两厅的房子里,沙发、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为了把装扮客厅,杨再琴还从网上买来绿植和鲜花材料进行手工DIY,刚刚贴好的墙上则让整个家看起来更加温馨。

临近春节,宋泽权从社区广场上免费领来了由当地书法家现场写好的对联,一家人正乐乐呵呵准备贴对联。沙发是哥哥家送的,电视是弟弟家送的,电暖炉是以前的‘老东家’送的……说起每一件家具家电的来历,杨再琴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新房拿到钥匙当天,很多亲戚朋友不仅到场帮忙搬家,还给家里配置了所需的家电家具及生活用品,这让夫妻俩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对这个家庭的关爱和祝福。

“虽然现在政策好了,儿女上学都获得了国家助学金的支持,但是我们自己也要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好。”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宋泽权在搬入小区之后选择了到浙江务工。工作虽然辛苦些,但每个月近4000元的收入,不仅可以解决两个孩子的生活费,还能存些钱偿还这些年欠下的债务。

入住小区后的第二个月,杨再琴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手工缝纫技能的培训。15天的培训期,她不仅拿到每天40元钱的补贴,培训结束后还直接进到了社区的企业生产车间上班。“我是我们厂的第一批员工,第一个月因为业务不熟只拿到了300块钱,但是第二个月拿到了1500多,只要努力干,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杨再琴说。

“以前每到春节,一家人要不到亲戚家过年,要不就挤在出租屋里吃年夜饭,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今年虽然没有往年热闹,心却安定了下来。”杨再琴坦言,搬到县城租房的8年里,他和爱人做过很多份工作,日子虽然辛苦,但每每看到孩子拿回奖状,也会觉得一切都值得。只是每到过年之时,看到别人兴高采烈准备年货回家过年,自己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漂泊感,感觉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种亏欠,时间久了,这种感觉会愈发强烈。

“第一次在新家过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杨再琴说,他们本来计划着,今年把娘家人接到家里一起过年,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这样的想法只好作罢,不过没有关系,只要大家身体健康,以后有的是机会。

临行前,杨再琴给记者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年后社区将会组织系列招聘会,帮助像宋泽权一样在外务工的搬迁户实现最近就业。如此一来,不仅在外上学的孩子能够安心,夫妻俩在家也能够相互照顾,一家人平平安安,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孙远桃 龙章榆 李宇)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