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三步曲”群众乐开颜

——独山旗山村易地扶贫搬迁为群众谋大好前景

2020年01月07日09:51  
 

复垦后的旗山村风景如画

旧房拆除

村民蒙锡固介绍新旧房对比照

舒方文在新房烧水泡茶

徐大国的“甜蜜事业”

海花草种植

鄢家山安置区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才能从山里搬出来,大人找活干,小孩上学都方便!”

“以前赶集要走两个半小时山路,搬到城里后,家门口就有超市,生活用品样样齐全!”

谈起搬迁后的生活,旗山村的村民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独山县对百泉镇旗山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引导村民应搬尽搬,并对搬迁户的承包地、林地与宅基地进行复垦复绿,发展苗圃、茶叶、海花草、无患子等产业,昔日的“山里人”逐渐在城里扎根致富,昔日的“贫瘠地”逐步变废为宝,村民迎来了“搬出去谋发展,引进来可增收”的大好前景。

弹好“搬迁”圆舞曲 走向幸福新生活

“以前一提到我们村,人人都摇头,实在是一个又穷又远的山洼洼,村里一半以上人家都是贫困户,连娶媳妇都难!”旗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永富说道。

一句打趣的话,却暗含着这个深度贫困村过去严峻的情况: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春夏多雨易山体滑坡,秋冬干燥则火灾频发,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半山腰的老木屋,时常得提防自然灾害。此外,由于山区低温、土壤贫瘠,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粮食产量更是难以满足村民生存所需。

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存难题,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该村于2014年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通过政策宣传与思想动员,给群众算好搬与不搬“对比账”,并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就医、就学、就业、创业等问题。在政策的帮扶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陆续搬出大山,在城里安家立业。

“之前住的木屋年久失修,刮风下雨都得提心吊胆,要不是扶贫干部耐心地给我做工作,我们一家人也住不上城里这么好的房子!”搬迁到鄢家山安置区的贫困户蒙锡固指着墙上新旧房对比照高兴地说。他告诉记者,由于世代靠务农为生,很担心搬出大山后的生计问题,所以对搬迁十分抵触。扶贫干部们一次又一次地上门跟他拉家常,不厌其烦地宣讲政策,最终,打消了他的顾虑。现在,一家人住上安全宽敞的房子,小孙子上学也十分方便。

正在新房里烧水泡茶的舒方文,也是从旗山村搬到鄢家山安置区的贫困户。在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自己在独山东峰锑矿找到了活干,妻子在独山标准电机厂上班,成绩优秀的儿子更是考入了独山县第三中学就读,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舒方文感慨万千:“搬进城对我来说简直是梦,没想到,国家不仅帮我实现了安居梦,还帮我实现就业梦!”

截至目前,旗山村已实现40个自然寨整体搬迁。

弹好“拆旧”进行曲 切断群众返贫路

为消除旗山村部分搬迁户的情结,该村采取“集中拆旧”“废旧收购”的方法降低施工成本,依托各村民小组组长、离退村干、党员等人员做好搬迁户思想工作、带头实施旧房拆除,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同步发展苗圃种植,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城里有好房子住,也有好工作,拆了旧房发展产业,我们大家都受益,这是好事,必须支持!”吴泽贵高兴地告诉记者,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他们一家住上了城里的新房,儿女上学有资助,自己更是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所以村干部通知要拆旧房时,一家人都非常积极地响应政策。

“一开始我是不愿拆的,毕竟是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但旧房拆后,我家宅基地种上了苗圃,没有荒着,我还拿到了一笔流转费,拆得值当。”谭德平是村里比较执拗的老人,虽已随儿子搬迁到了城里,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土地情结,一听说旧房要拆,便跑回来死守着老木屋不让动工,生怕拆了,宅基地就荒了。在驻村工作人员的再三解释和保证下,老人才依依不舍地同意。如今,看到自家老房基地上种上了紫薇花、桂花等苗圃,一片绿意盎然,老人终于消除了心中的疑虑。

当前,旗山村旧房拆除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弹好“产业”交响曲 实现脱贫致富梦

群众搬走了,土地不能荒着。为免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并增加资产性收入,着力保障搬迁群众长远生计,旗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迅速启动“三地盘活”计划,对土地资源进行了统筹规划,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450元一亩流转搬迁户的承包地、林地与宅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海花草、无患子等产业,充分盘活“三块地”。

“在利益联结的保障下,搬迁户能获得土地流转费与合作社产业分红的‘双收入’,周边的村民参与产业发展也有务工收入。”旗山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永远告诉记者,自从引进产业后,村民的看到了致富路子,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此外,为引导搬迁户创业就业,驻村扶贫工作队立足旗山自然资源,鼓励村民发展蜜蜂养殖,并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逐步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山里菜花、野花多,产的蜂蜜品质好,一斤纯蜂蜜能卖到120元。”村民徐大国高兴地告诉记者,在政策的帮扶下,自己一家四口已于2017年10月搬到鄢家山安置区,但他不想“等靠要”,听说村里在发展蜜蜂养殖,于是积极地参与了进来。现在,他和妻子一有时间就回村忙活自己的“甜蜜事业”,蜜蜂也由之前的几箱发展到了50箱,年收入达几万余元。

目前,旗山村已发展高寨贡茶种植800亩、海花草种植200亩、无患子种植150亩、蜜蜂养殖1000余箱,并覆盖了该村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走进旗山村,茶香四溢、菜绿苗壮、蜜糖飘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昔日的“贫瘠地”逐步成为旗山村群众脱贫致富的“蕴宝地”,并日益发挥作用。(白荣佳 摄影报道)

来源:黔南日报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