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貴州考古奇招頻出,令人矚目。
年初,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周必素帶著700年前播州土司“寶藏男孩”在央視出圈,引發全國40多家媒體轉載﹔接著海龍屯考古成果也亮相央視《考古公開課》﹔然后周必素主持的播州楊氏土司墓葬的考古報告《牧司一方》出版﹔接下來就是令全國考古圈關注和振奮的4月13日,北京傳來喜訊: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榮獲“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令人振奮的不只是考古成果。近年來全國范圍內持續升溫的“考古熱”,讓公眾考古成為考古工作的新亮點。面對大眾的公眾考古,不斷激活著考古的“年輕態”,讓考古工作從表達方式、傳播渠道到與主流敘事相結合等方面,都“玩”出新花樣,呈現新氣象。
近日,“書香·花溪”青岩閱讀推廣活動在青岩古鎮百無一用書店舉辦了一場“記錄歷史”的新聞人和“還原歷史”的考古人的跨界交流。活動名為“一場喜新念舊的對談”,兩位嘉賓分別是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周必素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舒暢。她們分別從考古和新聞的角度,就大眾感興趣的考古話題進行了生動有趣,極“接地氣”的交流,不失為一次成功和獨特的公眾考古的嘗試。(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