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走進大石布依族鄉,周邊果農的叫賣聲不絕於耳:“艷紅桃,艷紅桃,皮薄汁多,個個香甜......”
艷紅桃,艷紅桃,皮薄汁多,個個香甜。 羅竣凌、楊麗芳攝
前來購買的群眾也是絡繹不絕,這正是大石布依族鄉發展的“地攤經濟”,商戶按照政府規定的區域,將攤位擺在道路兩旁,方便過往人員購買。
前來購買的群眾。 羅竣凌、楊麗芳攝
近年來,大石布依族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調優特色水果產業結構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產業效益,打造特色品牌,推動特色水果產業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有效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
“我是2015年開始種植艷紅桃,現在有8畝左右,目前已經是豐產期,每株可以採摘100斤左右,每斤售價在5元左右,每株收入在500元。”大石布依族鄉大石村果農朱雲說。 按照每畝40株計算,僅8畝艷紅桃果園,朱雲每年就可以收入16萬元左右,除開成本大概純收入在8萬元左右。
朱雲說:“現在我用已經減產的桃樹嫁接青脆李苗木,還種植了八月瓜這些水果,每年的純利潤在10萬元左右。”
“自產業結構調整以來,我鄉目前種植果林8000余畝,其中青脆李、晚香脆李5000余畝,獼猴桃2500余畝,艷紅桃300余畝,還有瑪瑙紅櫻桃、八月瓜、紅富士蘋果、水晶葡萄等品種。”大石布依族鄉農業中心副主任嚴科說。
為了果農的利益得到保証,大石布依族鄉還積極引進貴州黔韻曙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種植戶提供技術保障。
大石布依族鄉還積極引進貴州黔韻曙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種植戶提供技術保障。 羅竣凌、楊麗芳攝
“目前我們大石布依族鄉高坪村主要種植我們公司自主培育的新品種,目前是命名為黃李,在2019年前期試種了三畝,高坪村這邊的水質、土壤都比較適合黃李的生長。”貴州黔韻曙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琦琳說,“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種植了100畝黃李,還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對於農戶我們是免費提供苗木、免費提供技術保障,免費為群眾聯系收購商,群眾自主進行管護,收益全歸群眾所有。”
據了解,目前大石布依族鄉自4月櫻桃成熟開始,到9月都有水果,按照政府劃定區域,果農自主出售的方式,發展“地攤經濟”,打造“水果小鎮”。
嚴科說:“目前,我們大石布依族鄉抓住鄉村振興這一有利時機,對減產的果樹進行清理或品種改良,打造春可賞花、夏秋採摘、旅游觀光的‘地攤經濟’和‘庭院經濟’,為大石布依族鄉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羅竣凌、楊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