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內在要求,今年以來,安順經開區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以系統思維推動基層黨建全面嵌入宜居鄉村建設,依托基層黨組織這個“主心骨”,依靠黨員這個“主力軍”,大力實施“黨建+鄉村振興”工程,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帶動宜居鄉村建設的樣板。
黨建+陣地,打造有“內涵”的鄉村。一是選好“領頭雁”。著力推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聚焦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領頭雁”,採用“內選、回請、外聘”等多種形式,從致富能手、退伍軍人、返鄉創業能人、大學生村官、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中選拔政治素質高、帶富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採取個人自薦、群眾舉薦、組織推薦、差額比選等方式,按照“一黨員一檔案”建立黨員信息表,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切實做到“一表看全貌”高效快速儲備后備干部。改革推行“兵支書”職業化建設,真正選出一支講政治、有文化、懂市場、會管理、堪大任的帶頭人隊伍,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根基。二是充實“主力軍”。充分發揮好黨員帶頭作用,利用黨員志願活動日、主題黨日活動等活動,讓黨員在宜居鄉村創建中帶頭宣傳發動、帶頭參與行動、帶頭完成任務,從最難打掃、最難整治的區域入手,從自家庭院掃起,從自家的殘垣斷壁拆起,幫助村內老弱病殘戶做好環境清理工作。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活環境的提升、感受到宜居鄉村的創建成果。通過黨支部推動干、黨員示范干、職工群眾學著干,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廣大群眾主動參與、主動投身宜居鄉村創建共同締造美好生活。三是建好“黨組織”。研究制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措施,探索構建“黨支部—黨小組—黨員”網格化黨建模式,扎實推進基層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黨工委班子成員分片聯系鎮(辦)和新型社區,實地跟蹤指導黨建工作,強化黨建考核“指揮棒”作用,加大考核評價力度,連續多年將強化黨建引領納入各級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集中精力打造典型樣板,並採取以獎代補,激勵帶動各村(居)實現黨建陣地標准化建設覆蓋。
黨建+治理,打造有“顏值”的鄉村。一是創新治理方式。創新推進實施“七個一”“一約四會三榜”等管理考核模式,印發《開展鄉村振興、環境治理及私搭亂建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關於開展創建宜居鄉村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等工作方案,全面推行“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治理,充分運用“雪亮工程”,形成了“黨支部提事、村民小組長議事、村民代表大會決事、村委會執事”的民主決策制度,發動廣大農民群眾自主管理,自我創建的熱情,實現村干部從“包辦人”變成“領路人”,真正打破“干部干、群眾看”的工作僵局,有效推進解決治理難題。二是壓實治理責任。構建區、鎮、村三級工作聯動工作機制,區級總指揮長由區黨工委主要領導擔任、區級副指揮長由黨工委領導擔任、鎮(辦)指揮長由鄉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同步明確創建宜居鄉村實施細則標准及各級各部門相關責任,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內外互動的工作體制,確保宜居鄉村創建工作落地落實。結合各村實際,分批次倒排創建周期,黨工委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到村督導宜居鄉村推進情況,在創建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三是探索管理模式。以阿歪寨村為試點,結合村基層組織管理、共同締造活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制定勵志超市管理和積分兌換制度,出台《阿歪寨村“勵志超市”工作方案》,村民們通過參與村級事務、維護鄰裡和睦、自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等活動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用來領取相應的生活用品。“積分超市”管理模式有力的引導黨員群眾主動投身宜居鄉村建設。截至5月31日,區督導組共督導發現問題50余起,均整改完畢,共清理各鄉鎮(街道)周邊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共4469.73噸,拆除影響村容村貌及人居環境的私搭亂建藍皮房、鋼架棚、活動板房等臨時建筑物、構筑物約49120平方米。
黨建+產業,打造有“驅動”的鄉村。一是產業結構聯動。制定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結合各村地理條件因地制宜選好產業,通過帶動主導產業優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塊農業,推行“村黨組織+合作社”的“村社合一”發展模式,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的原則,將黨支部建在企業、合作社、園區、基地等產業鏈上,切實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產業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用好“五個堅持”發展理念,鼓勵整合資源成立“產業聯合體”,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進一步鞏固和優化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二是龍頭產業帶動。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按照“龍頭企業+主導產業”的模式,大力實施綠色農產品“泉涌工程”,重點圍繞虹陽扶貧、聚福菌、坤達等國有公司,以及天賜貴寶、天地人和等民營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食用菌、花椒、蓮藕等主導產業。依托年產菌包1億棒、年產值10億元的聚福菌產業園抓好產業扶貧,在全區推廣經濟效益顯著的食用菌、經果林、蓮藕、花椒等作物,積極推動村村共建、村社共建、村企共建等發展模式,奮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建設標准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把產業振興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實現集中資源要素,實現“抱團”發展,有力推動群眾致富、集體增收。三是特色鄉村驅動。牢固抓好鄉村景點打造建設,利用三合苗寨美麗鄉村的打造經驗,加快推進平寨二期、馬廠新村、“農業觀光·十裡荷廊”等農旅結合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的深度挖掘開發,鼓勵農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培育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豐富旅游業態。挖掘藤甲文化等優質資源,努力開辟文化旅游新陣地,提升文化自信,提高鄉村文化品味,助推文化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宋旗鎮創新村、幺鋪鎮阿歪寨村、安湖村、龍井村、羊場村5個產業發展型村寨入選為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村。
黨建+宣傳,打造有“思想”的鄉村。一是建好宣講隊伍。吸納在微黨課、內部試講、基層宣講等活動中涌現出的優秀干部組建宣講團,通過以講促學、以老帶新等機制,推動形成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宣講團隊,發動農村黨員干部用大白話向群眾講好文明新風,用身邊的模范事跡,引導群眾形成文明健康生活的社會風氣,通過隊伍下沉、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促動,廣泛凝聚廣大群眾對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思想共識、行動共識,引導村民自覺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人居環境整治新格局。二是提升宣講能力。圍繞宜居鄉村創建、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主題以及群眾需求開展“短小精專”定制化培訓,通過參加專家輔導講座、現場交流互動、實地調研等方式,增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全面提升宣講團宣講水平與專業能力。多次組織宣講人員到王若飛故居、黃齊生故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地學習,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化黨性錘煉,引導宣講團成員砥礪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三是用好宣傳平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院壩會、群眾會等方式,充分結合群眾勞逸時間,全區干部職工全覆蓋入戶宣講,利用各村“小喇叭”每天循環播放“一約四會三榜”“四清兩改四嚴禁”等相關知識,宣講團用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的宣講方式真正把群眾聚攏過來,把文明新風傳播出去。(經開區組織人事部 劉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