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百裡杜鵑管理區黃泥鄉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產品供給,不斷提升鄉村旅游品質。依托田園山水,開展農耕民俗體驗活動,讓文化得到一脈相承,鄉愁可以有處安放,鄉村旅游能夠持續較快發展,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鋪開。
孩子們在百裡杜鵑黃泥鄉槽門村體驗插秧。李華攝
5月29日,在黃泥鄉槽門村舉行“體驗農耕民俗,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來自市內的不少家長在周末閑暇時光帶著孩子前來體驗插秧、推磨等農耕民俗活動,讓小朋友們放下玩具和課本,腳踩泥土,手插秧苗,在親近大自然的歡樂中學習農耕文化,體會勞動的辛苦與喜悅。
游客在百裡杜鵑黃泥鄉槽門村體驗插秧。李華攝
“今天在槽門村舉辦“體驗農耕民俗,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是依托當地滿族文化和自然風光,將插秧、推磨、射箭、打糍粑等系列農耕民俗融入當中,旨在通過農耕體驗等活動,挖掘當地的民俗鄉土文化、農耕飲食文化,讓游客享受“好山好水好風光”的視覺愉悅。宣傳推廣好槽門村生態大米、飲食文化等鄉村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助力黃泥鄉乃至百裡杜鵑鄉村振興。”百裡杜鵑管理區黃泥鄉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副鄉長劉波如是說。
游客在百裡杜鵑黃泥鄉槽門村體驗推磨、打糍粑等民俗活動。李華攝
在槽門村夢溪湖旁的水田裡,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紛紛身著插秧服,走進自己的“責任田”,按照工作人員的講解示范,細心地將一棵棵小禾苗插進水田裡,插起秧來有模有樣。
“今天帶著孩子,體驗了插秧活動,感覺這裡風景怡人,村民熱情好客,讓人流連忘返,帶著孩子過來耍,大人小孩都可以體驗農耕、擁抱田園。”喜歡釣魚的游客陳龍笑著說,來到槽門村不僅孩子能玩得開心,村裡停車位和農庄等都一應俱全,自己也可以安心垂釣,特別適合在周末帶著孩子自駕過來游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鋤,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與父母體驗完插秧的宋芷汀,對古詩《憫農二首》有了更深體會。插秧、推磨等一系列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和父母一起學習農事技巧,更讓他們在勞作中感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從小樹立起勤儉節約、艱苦朴素和熱愛勞動的正確價值觀。
除插秧外,黃泥鄉槽門村還充分挖掘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把農耕活動、休閑農業與現代鄉土文化結合起來,打造了集賞湖景、嘗美食、享民俗、品文化等多元化體驗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了新鮮的旅游體驗,有力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
民族風情濃郁是游客陳義娟對槽門村的第一印象,她告訴筆者:“坐車沿路過來,看到道路周邊有許多滿族文化的牆繪和圖案,村裡還把石磨、碓窩、踏椎等老物件收集好,供大家體驗,既有實物,又有圖文,能體現當地的民風民俗,還可以讓前來游玩的游客了解很多老物件。”
如今,黃泥鄉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把各村農耕文化充分挖掘出來、利用起來、保護起來,讓美麗鄉村有了靈氣、有了魅力,守住了“鄉愁”,呈現給村民和游客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圖/文 趙華海、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