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湖學子通往“智慧校園”的大門已打開

2021年06月02日11:0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機器人編程課上,學生拼裝空氣吉他  駱婭攝。
機器人編程課上,學生拼裝空氣吉他  駱婭攝。

“將距離值與音調對應起來,根據測量的距離值不同,讓蜂鳴器發出不同的音調……”近日,一場生動有趣的機器人編程課,在觀山湖區會展城第一中學進行。通過老師對空氣吉他原理和拼裝步驟的講解,該校科創社團20余名學生,現場動手搭建空氣吉他,感受科技帶來的魅力。

推進學校特色建設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優化學校管理、提升學校品味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觀山湖區會展城第一中學根據學校實際與優勢,著力於打造科技特色教育,融合創新教學模式、五育並舉育人模式、“AII IN AI”科研中心、因材施教生態系統、校園基礎設施等智慧教育項目,以“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展示價值”為目標,開展科技興趣小組、研究性學習、科技社團等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定期開設編程、建模、航模等多項課程,培養學生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力,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我們學校是一所‘AII IN AI 5G+’智慧校園,擁有強大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該校校長陳曉惠說,“通過大數據展示系統,科學監測與分析,教師因材施教進行智能學習輔導,可以使學生增強認知、探索及練習的能力。”

在觀山湖區,靠科技賦能的智慧校園不隻會展一中一所學校。隨著工業4.0時代與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來,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學也致力於打造智慧校園完整體系,促進教學、教研、教育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如何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習的樂園,而非教育的工廠?借助貴陽市數博大道沿線示范校建設契機,世紀城小學給出了答案。一方面,該校依托 “騰訊智慧校園平台”,綜合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社交網絡、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構建智能感知環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學空間,形成“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園生態。另一方面,老師在科技課堂上,教授學生人工智能結構搭建、邏輯編程、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物聯網控制等知識,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

互動教室、VR 教室、創客教室、電子班牌、2個未來智慧教室…… 該校主動對接時代需求,實現了從教到學、從課堂到課外的全用戶角色覆蓋、跨終端支持,實現了全過程數據收集,真正讓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

“我們還利用騰訊智慧校園覆蓋教學、家校、辦公、宣傳、數據、安防六大場景,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務,實現學校行政部門、教務處、德育處等各部門權限的分級分配,對不同角色、人群進行管理。”世紀城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兼信息負責人譚廷海介紹道,“同時,在國防教育、食品安全教育中,我們以吸引學生閱讀的趣味卡通為展示風格,結合VR電子成像、AR圖片掃描等多媒體科技手段,為學生開啟奇妙有趣的科普教育。”

這兩所學校只是觀山湖區打造智慧教育工程示范校園的縮影。近年來,觀山湖區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每年單列採購經費,投入信息化設施設備採購。2018年,該區公辦學校專用教室和部分功能室配備“班班通”設備1380套,實現全區公辦學校100%配備﹔配備教學用計算機6135台,生機比已超過國家標准﹔2019年,全區學校100%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

此外,觀山湖區已投入1695萬元完成了13所人工智能教育項目學校的建設,充分滿足學生科學課程學習和拓展的需求,具備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發展基礎。部分學校還在課堂、課程、師生互動的各個環節不斷探索大數據應用。同時,觀山湖區10所“數博大道”沿線智慧教育示范校目前正在建設中,部分學校已建成雲廚房、國防教育數字展廳等大數據應用場景教育資源,這將有利於學校實現個性化教育教學和數字化管理。

“今年,大數據精准教學系統將實現13個試點學校全覆蓋,該系統包含在終端進行學習、收集情況等功能。”據觀山湖區教育局副局長陳萍介紹,“‘十四五’時期,觀山湖區將繼續圍繞區委、區政府定下的教育立區、教育強區的目標,加大全區校園信息化建設和智慧教育的發展力度,從全面布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進一步提升全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手段,做好網絡進校園的升級﹔另一方面將整合信息化教育資源,培養教師信息化素養,搭建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培訓、互聯網+發展的信息化平台,切實推動觀山湖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邰芯雨)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