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錦繡黔東南因多元文化而出彩 期待同繪旅游發展新藍圖

2021年06月02日08:2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人民網天柱6月2日電(王秀芳) “錦繡黔東南,因俊美生態而多彩,因多元文化而出彩,因八方游客而精彩。熱忱歡迎各界朋友關注黔東南、暢游黔東南、投資黔東南,攜手同繪旅游發展新藍圖。”6月1日晚,黔東南州第十二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開幕,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羅強向與會嘉賓發出盛情邀請。

羅強介紹,走進黔東南,一起追尋寒武生命和早期人類的遠古文明。浩瀚的地球生物進化歷史,在黔東南留下了文明密碼。走進劍河八郎村,精美的海洋古生物化石俯拾皆是,被譽為“古生物化石的搖籃”,具有極高的科考及旅游開發價值。清水江流域留下了古人類的足跡,天柱盤塘和辭兵洲舊石器遺址,將人類在黔東南的活動提前到7000年前。黃平岩門司、施秉把往寨的商周遺址,見証了早期華夏文明的地緣縱深。在這裡,可以探尋寒武生命遺存,觸摸史前文明碎片,一起感受天地玄黃,日月靈光。

走進黔東南,一起回首蕩氣回腸百轉千回的遷徙文化。黔東南是民族遷徙聚居的家園。歷經了五次大遷徙的苗族先民,以獨特的文化詮釋生存智慧。他們把歷史編成世代傳唱的古歌,把文化繡成華麗精致的盛裝,把財富鑄成兒女穿戴的銀飾。苗寨層層疊疊的吊腳樓房,與山水相安生,刻畫成一幅幅詩意棲居。遷徙到這裡的侗族先民,修起了一座座精美的鼓樓和風雨橋,用清泉般閃光的天籟之音,歌誦著詩和遠方。千百年來,各民族用勤勞的雙手,把這裡裝扮成錦繡山川、桃源福地。今天的黔東南,山鄉雋秀,物阜民豐,可以用美麗回答一切。

走進黔東南,一起回顧通江達海盡顯繁華的木商文化。黔東無隙土,棟梁之材,靡不備具。五百年前,明朝派員到黔東南採運巨木修建宮殿。從此,“清江二百裡,巨筏放之大江,商賈絡繹於道”,連接起苗疆腹地與中原地區的經濟紐帶。木排順流而下,白銀逆流而來,沿江兩岸,建起一個個商會會館,崛起一座座碼頭重鎮。存留於黔東南民間的“錦屏文書”,是探究苗侗地區法制史、經濟史的重要文獻,見証了以木通商的歷史繁華煙雲。今天的黔東南,依舊群山疊翠、萬木蔥蘢,各族群眾正以全新的理念,守護著這片綠色海洋。

走進黔東南,共同品味正氣家風源遠流長的宗祠文化。天柱縣保存完好的宗祠古建筑群,堪稱中國西南地區宗祠之最。駐足每一塊牌匾碑刻,那些孝老愛幼、和宗睦族的家規,重教尚學、興家愛國的祖訓,讓人感嘆家風肅正的永恆價值。走進三門塘劉氏宗祠,中西合璧的建筑精美絕倫,感慨開放包容的人文理念。來到遠口吳氏宗祠,枝繁葉茂的族群淵源,述說著“客從江南來”的歷史。走進賢昌夏氏故裡,品讀夏同龢的狀元養成,盡顯“努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的家國風范。

走進黔東南,一起秉承此心光明知行合一的陽明文化。五百多年前,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來到黔貴大地,潛心研學悟道,留下了彪炳史冊的陽明心學。王陽明由鎮遠進出貴州,先后在施秉、黃平、凱裡等地留下足跡。在黃平飛雲崖,他發出“天下之山,萃於雲貴”的贊美。離開貴州途中,他在鎮遠致信弟子,激勵他們“努力進修,以俟后會”。陽明心學開一代新風,較早地影響到黔東南,王陽明再傳弟子凱裡人孫應鰲,在家鄉開課講學,用陽明心學啟迪民智、開化民風。今天的下司陽明書院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仍久久回響。

走進黔東南,一起領略開疆守土屯墾戍邊的軍屯文化。鎮遠自漢朝設縣,山雄水美、鎖鑰西南,是一座因軍興商、因商興城的古城。被貶謫到錦屏隆裡的詩人王昌齡,開辦了“龍標書院”,一時人文蔚起,風開百代,人才輩出。明朝開始的“調北征南”,在黔東南設置了眾多亦軍亦農的屯堡,將大明古風、江淮秀美定格在苗山侗水之中。今天的黔東南隆裡等地,還保存著唱漢戲、花臉龍的中原遺韻,向世人述說著“明朝那些事兒”。

“悠久多元的歷史人文,給黔東南文化提供了秘境空間,為黔東南旅游注入了厚重色彩。”羅強表示,黔東南州將堅持旅游高質量發展方向,充分挖掘獨特的歷史人文資源,推進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態文化和紅色文化一體打造,提供更加豐富的旅游產品。同時,還將堅持新時代對旅游發展的要求,繼續完善旅游配套,加強旅游服務,優化旅游環境,全面提升黔東南旅游品質。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