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謝偉:為“黔貨出山”譜一曲紅綠交響的軍營贊歌

2021年05月26日22:4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部隊官兵在軍營超市選購貴州農產品。
部隊官兵在軍營超市選購貴州農產品。

每次見到謝偉,都是在旅途中。要麼去貴州某縣考察農產品,要麼去省外軍營對接產品和市場。

他很忙——“這三年,太忙了,常常是‘一日跨三省、一周行萬裡’,一直在路上……”

2018年4月,貴州正式啟動“黔貨出山”進軍營消費扶貧行動,由謝偉帶領的團隊作為該項行動的平台企業,在省“黔貨出山”進軍營工作專班指導下,全身心投入到消費扶貧行動中。

3年多來,318個貴州綠色農產品專區專櫃在部隊軍營超市相繼開設,50個旅級以上單位食堂採購貴州綠色食材,正是在謝偉團隊的努力下,一條穩定的軍地產銷對接機制逐漸建立。

成績的背后,是披星戴月的奔波,是馬不停蹄的拼搏。

“我停不下來,也不能停下來,‘黔貨出山’進軍營這場消費扶貧行動剛剛打開局面,隻有堅持,才能贏得最終勝利﹔隻有堅持,才能讓山區百姓的綠色農產品真正走出大山、走向軍營,最終走向市場。”

正是由於在助推黔貨出山方面的出色成績,今年4月,謝偉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日前,筆者走進謝偉位於貴陽的辦公室,傾聽這位長在紅城遵義、心在綠色軍營的貴州企業家,用心血為黔貨出山譜寫的一曲軍營贊歌。

“我,拓荒牛”——18年風與雪,為黔貨出山費心盡力

謝偉至今還記得,2004年,當他旗下的第一家苗鄉樓在北京開業時,作為首個進入北京市場的黔菜企業,被媒體報道為“劍指偏鋒,進入京城”。

一個“偏”字,足以說明北京市場對貴州食材的陌生。

從那時起,謝偉就走上了貴州綠色農產品的推廣之路,成為助力“黔貨出山”開辟市場的“拓荒牛”。

謝偉,出生於貴州遵義,上世紀90年代從貴州到北京工作,經過數十年打拼,成為一名專業投資人。

“那時候,在北京想吃到一口地道的貴州味,太難了。”謝偉說,那年頭沒有快遞和網購,眼看冰箱裡的臘肉、折耳根存量越來越少,隻能提醒自己省著吃。

正是出於對家鄉農產品的熱愛,謝偉創辦了苗鄉樓,通過美食的力量,推廣貴州綠色食材。

2016年,在貴州省工商聯指導下,謝偉與其他黔菜企業共同成立北京黔菜協會並任會長。

在協會聚力下,華北地區的800多家黔菜企業、3000多個餐飲店構建起一個大市場,讓餐桌成為黔貨走進華北市場的第一塊跳板。

彼時,貴州省委省政府也正著力推動黔貨進京。2017年,在貴州省商務廳指導下,謝偉帶領企業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起佔地2000平方米的貴州綠色農產品北京運營中心。

新發地,被稱為中國農產品風向標,在這裡,謝偉及其團隊用近兩年時間完善了運營中心農產品的收儲中轉、城市配送、批發銷售、產品展示、二次分揀、冷藏冷凍等功能,還聯合新發地180多家食用菌大型批發商及上百家特菜批發商,組建起貴州食用菌銷售委員會、貴州特菜銷售委員會,打通了京津冀地區“黔貨出山”的渠道。

從2004年到2017年,黔貨在華北的市場影響力,從一片空白到佔有了一席之地,綠色、安全、原生態……“貴在品質”的黔貨逐漸被更多北方老百姓所接受。

而謝偉憑借一位投資人精准的市場判斷,對黔貨走出大山走向市場有了更強的信心,推廣貴州綠色農產品的步伐,也越來越快。

2018年,貴州省委、省政府、省軍區高位推動,啟動“黔貨出山”進軍營消費扶貧行動,收儲中轉、配送銷售、冷藏冷凍等功能齊備的貴州綠色農產品北京運營中心,成為黔貨出山進軍營走進首都軍營的“橋頭堡”。

謝偉推廣貴州綠色農產品之路,也實現從餐飲市場、華北市場到軍營超市、軍隊食堂大市場的轉變。

“你,代言人”——踏遍貴州88個縣區,把上百種優質農貨賣出深山

“謝總,你就是貴州山區老百姓的代言人啊!”

參與“黔貨出山”進軍營消費扶貧行動以來,謝偉不止一次在部隊軍營聽官兵這樣說。

每當此時,他都會鄭重地點頭說道:“把家鄉的好產品賣到軍營,讓老百姓能夠脫貧致富,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目標。”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謝偉為什麼要選擇助力“黔貨出山”這條艱辛之路?

原因,就藏在一個笑容之中。

2016年12月,謝偉偶然得知貴州劍河縣有大量群眾養殖的小香雞滯銷。作為時任北京黔菜協會會長,謝偉立即帶著員工趕赴劍河。

“在劍河一個養殖戶家裡,我看到他家的米缸裡隻有一點點米了,而在養殖基地,滿山的小香雞因為沒有糧食喂養,餓倒一片……”

謝偉回憶說,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他們走訪的3、4個養殖大戶都出現滯銷。他立即與中信國安合作,通過協會黔菜餐飲企業的多方資源,將數萬羽滯銷的劍河小香雞送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解了養殖戶的燃眉之急。

“當我們敲定訂單,去購買小香雞時,本來一籌莫展的村民咧開嘴對我露出了微笑,那是一種感激又腼腆,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謝偉感概地說,正是那位年輕山區漢子的微笑,讓他看到了扶貧事業的偉大。

從那時起,謝偉更加堅定通過消費扶貧的形式參與貴州脫貧攻堅的決心和信心,因為他知道,隻有黔貨賣得好、產業才能發展、家鄉父老才能脫貧。

而2018年以來,為了把貴州優質綠色農產品輸送到軍營,他和團隊成員,走遍了貴州88個縣區,精選出貴州刺梨、薏仁米、茶葉、天麻、辣椒等上百種優質綠色農產品。

2018年12月,謝偉及團隊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謝信——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服務局向其來信感謝。

信中這樣說道:“一年來,貴州綠色農產品北京運營中心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省軍區的指導下,推動‘黔貨出山’進軍營,供應品種豐富、管理先進、信譽度高……謹此,向中心的全體員工致以誠摯謝意和崇高敬意……”

“說實話,這條路並不好走,經常遇到各種難題,但是這樣的感謝信,給了我們力量和決心。”謝偉說。

“他,搭橋者”——從田間地頭到軍營灶頭,建一條黔貨出山進軍營的高速通道

周一、周二福建,對接東部陸軍﹔

周三、周四前往蘭州,與西部戰區對接﹔

周五前往成都,與西部戰區某部隊商議軍營超市專區開設……

翻開謝偉前一周的行程記錄本,持續的出差與飛行,記錄著他日夜兼程的狀態 

“從2018年9月,北京市及各區雙擁辦採購貴州綠色農產品慰問部隊,到2018年11月首個‘黔貨’超市專區在武警總部機關副食品超市正式落戶……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318個軍營超市建起了貴州綠色農產品專區專櫃,50個旅級以上單位食堂採購貴州綠色食材。”面對成績,謝偉在略感欣慰的同時,更加感受到肩上的重擔。

“黔貨出山”進軍營,簡而言之,就是把貴州革命老區產出的綠色優質農產品以“擁軍價”銷售給軍隊超市、食堂這個大市場,而軍隊響應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號召,積極參與脫貧攻堅,購買革命老區農產品助力“扶貧”。

從老百姓的田間地頭,到軍隊營院超市和食堂灶頭,中間環節如何打通至關重要。

對接訂單、選定商品、包裝運輸……繁雜瑣碎的每一個細節,正是構筑起從田間到軍營高速橋梁的一塊塊地磚。

“謝偉啊,他就是一個搭橋的人!”省“黔貨出山”進軍營工作專班工作人員這樣評價他。

搭橋開路,必須時刻做好准備。

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謝偉帶領團隊詳細了解產業布局和產品生產、加工、經營情況,分析產銷對接中的痛點和堵點,尋找產銷對接方案,提供產品解決方案﹔

在軍營超市,謝偉帶著公司員工們加班加點建設貴州綠色農產品銷售專區專櫃,從圖紙設計到產品展陳,再到每個部隊宣傳推介貴州產品,每個環節,都留下他奔忙的身影。

“這三年,我在家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3個月……”謝偉略帶歉疚地說,為了搭好這座橋,他付出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更付出了實實在在的資金——目前為止,他的公司已投入近2億元。

但是謝偉從未想過退縮,因為他不僅想把貴州的好產品賣出去,更想通過“黔貨出山”進軍營,把優質企業引進來,帶動貴州農業產業提質升級。

在今年3月舉行的貴州省農產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長企業產品推薦活動中,謝偉創辦的貴州省本色農業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物美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貴州特色農產品,持續拓展“黔貨出山”進軍營市場增量和社會輻射效應。 

兩家企業因“黔貨出山”進軍營而結緣合作,卻將在軍隊以外、更大的社會市場開展合作,這就是“黔貨出山”進軍營的溢出效應。

“貴州農業需要更加先進的理念和科學技術加以培育,貴州農業企業的帶頭人需要更加寬闊的視野和市場思維,隻有企業活起來,才能帶著老百姓致富。”

謝偉說,隻有他一個企業,遠遠不夠。他願意搭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優秀的企業進入貴州,影響貴州本土的企業家,帶動更多老百姓獲得更多收入。

看著窗外的藍天,謝偉又將踏上旅途。

“我太拼了!”謝偉戲謔道,但隨后又恢復了堅定。他堅信,黔貨出山、風行天下就在不遠的將來,擁有好品質的貴州綠色農產品,一定能在國內乃至國外市場,綻放奪目光彩!(圖/文 李中迪)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