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陽以信息化驅動“數據河湖長”全面上崗

龍章榆

2021年05月22日06:4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去年3月17日7:00,在貴陽市百花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名人員趕早到湖裡非法捕魚后返回碼頭。正以為萬無一失之時,貴陽“兩湖一庫智慧管控”平台已通過攝像頭識別到其相關信息,並推送到執法人員的App上。靠著系統記錄的人臉信息,水務部門組織執法人員配合屬地公安採取行動,不久便在鄉鎮集市上將正在售賣捕獲魚蝦的人員逮了正著。現場,該名人員一臉不可思議。

大數據系統監測到的非法捕撈信息截圖。貴陽市水務局提供

這樣的案例在貴陽市已經不是稀奇事情。貴陽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位於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其中河流98條,湖庫179個,水生態的保護工作事關“兩江”下游城市及自身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面對高質量水生態保護重大課題,貴陽依托城市大數據發展先行優勢,率先在全國探索較為完整的涉水管理大數據平台,用信息化助力生態屏障越筑越牢。

數據河長“在線巡河” 水質信息實時掌握

去年2月發生一件事情,讓貴陽水務局河長制工作處處長蔣帥至今還心有余悸。2月27日20點起,安裝在貴陽水務局指揮調度中心的“貴陽河湖大數據系統”顯示:貓跳河一處匯入烏江斷面的水質自動站總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數據急劇上升。

情況緊急,市水務局立即印發河長令轉相關市縣,責令當地立即調查核實。地方迅速成立專班,趕赴現場全面排查,很快鎖定了污染原因為一電站存在淤泥堆積、水體發黑現象。通過淤泥清理、增加電站下泄流量等措施,至3月3日貴陽“河湖大數據系統”顯示,該站點水質也已達Ⅲ類,問題得到有效整改。

“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河湖大數據系統’幫了大忙!”蔣帥表示,近年來,貴陽將“中國數谷”建設與河長制工作有機融合,對各河流所涉及的關鍵數據進行全方位的採集、分析及處理,形成貴陽“河湖大數據系統”,為河湖環境管理、河湖環境信息公開提供數據服務和信息支撐。

“全天候巡河、自動化報警、智能化決策,大數據一改之前河長巡河模式,全面升級了河長制工作效能。”蔣帥說。

貴陽河湖大數據平台App載體界面。貴陽市水務局提供

“城市水缸”遠程監控 雲上巡查隨看隨喊

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在貴陽被稱為“兩湖一庫”,是全市人民的“三口水缸”,承擔了城區近70%的居民用水。

在此背景下,貴陽人對它們格外呵護,貴陽水務局專門在“兩湖一庫”湖岸線按照了智能視頻監控、道路卡口監控、超長視距瞭望塔、水體動態監控、污水處理設施監控以及無人船、無人機等設備,並依托相關設備採集的數據開發了“兩湖一庫智慧管控平台”。

該平台在實現了飲用水源信息實時監測的同時,還實現了水源地保護區周邊信息的動態監管。在貴陽水務局“兩湖一庫智慧管控平台”的大屏幕裡,水源保護區周邊各個關鍵點的視頻監控布控點顯示為一個個紅點,隻要有人員經過,紅點便開始跳動。

“發現異常立馬查看,若是非進場進入,我們可直接在平台遠程喊話驅離,若不聽勸告,執法人員收到警報可立即採取行動。”貴陽市水政監察支隊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月,水政監察支隊紅楓湖執法大隊執法隊員,通過平台發現附近疑似有人非法捕撈,隨即聯合當地派出所民警將一名正在實施非法捕撈的嫌疑人當場抓獲,並依法當場扣押了用於作案工具的木船1艘、網具3張。

管控更加精細了,保護更加有力了。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貴陽“兩湖一庫”水質保持良好,全市16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貴陽高新區一隅。貴陽高新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涉水工作“一網通辦” “水務大腦”初見雛形

目前,貴陽水務系統已建成7套水務信息化平台,匯集12大項、數萬條“涉水”數據,並實現了數據在水工作中廣泛應用。

依托智慧防汛決策服務系統,水務局水旱災害處對全市水庫水電站、山洪小流域、重點河道開展實時監測監控,利用雨情、水情、工情的各種監測和預報信息,結合水利工程的調度能力,實現全市汛情、災情的預測預警,提升水利工程的科學調度和防汛決策的智慧化水平。

依托大數據運行管理平台,貴陽水務集團以物聯網技術對全市的供水廠、供水管網實現了數字化監管,通過系統動態掌握全市供水系統運行狀況,並借助供水大數據分析決策優化了調度效率、運行能耗。

依托城鎮污水信息管理平台,供再生水處實現對污水處理廠運行的初步統一監管﹔節水辦利用節約用水網絡管理平台節約用水管理平台對全市非居民用水戶進行了統一線上管理,實現了用水戶的標准化管理,從用水戶管理、用水計劃、超計劃管控實現了對用水量節約、高效的管控﹔而水資水保處,也通過水資源決策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生態流量、取水許可証、用水量分析的線上監管,為水資源管控、調度提供了一定數據支撐……

貴陽河湖大數據平台。人民網 龍章榆攝

經過多年努力,一批集信息採集、傳輸、處理、應用水務信息化系統在貴陽陸續建成,且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業務功能不斷拓展。

“在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的同時,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導致的系統相對獨立,業務應用協同性不夠等成為了下一步要突破的重點。”蔣帥介紹,當前,貴陽水務提出“134”頂層設計模式,即 1 張天空地感知網,3個中控台,4套業務協同體系,實現消除水務數據孤島、規范水務數據標准、提高水務數據質量,探索出貴陽智慧水務建設“一盤棋”的新模式。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