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大生態融合發展 守護貴州“黔”景無限

高華 實習生 周夢真

2021年05月18日08:1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高新區一隅。圖片由貴陽高新區提供
高新區一隅。圖片由貴陽高新區提供

一步一景,是很多外地游客對於貴陽的印象。黔靈山公園作為千園之城的代表,與點綴在城市各個角落裡的城市花園相互映襯,共同為貴陽發展積蓄綠色力量。目前,“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良好生態格局日漸凸顯,與大數據一同成為貴陽市對外開放的靚麗名片。

“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曾經是貴州的標簽,但現如今大數據正以其強大的融合發展能力和驅動力,喚醒貴州各類各項產業發展,貴州真正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之路。

作為“中國數谷”和“中國機房”,具有先天生態優勢的貴州不斷吸引數字經濟產業落戶,也持續發力將大數據與大生態融合發展,探索大數據先進技術與生態環境治理的深度結合。

生態數據“雲上”匯聚 智能方式守護綠水青山

貴州省全年平均溫度15度左右,PM2.5常年在30以下,貴陽市更因天氣涼爽被稱為“爽爽的貴陽”,高海拔、低氣溫、低電價、非地震帶,得益於這樣的先天生態優勢,許多企業都把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省。據統計,貴州省運營及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有23個,規劃服務器400萬台。

追溯大數據與貴陽的發展淵源,兩者結緣於2014年。近年來,貴陽率先建設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國家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和國家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核心區,率先探索地方大數據立法,率先設立全球第一個大數據交易所,率先舉辦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率先提出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同時吸引華為、騰訊、谷歌、蘋果等國內外領軍企業陸續落地貴陽……無數個“率先”,正向世界講述著新時代的“貴陽加速度”。

短短幾年,貴州貴陽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讓大數據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一組數據表明:“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貴陽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1649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8.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大數據隻有融合,才有生命力。隨著現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依托貴陽日益成熟的大數據技術和聚集的大數據產業,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也逐漸走向信息化,一系列以“數據”為核心的生態環境監管系統紛紛落地,各類數據實現“破圈”聯動,共同在雲端匯聚聯合,為實現更好的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生態應用融合發展 綠色動能守護綠水青山

近年來,貴州省提出“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戰略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動大數據與環保領域深度融合發展,在“大數據+生態環境”的實踐碰撞交匯中釋放了綠色發展動力,為生態環境編織了一張強大的防護網,為貴陽的綠水青山建設與維護貢獻了巨大力量。

“自去年10月以來,我已獲得碳匯資金3912元,此筆收入及時解決了孩子們上網課設備缺乏的難題,種樹不僅能夠保護生態環境,也能增加我們的收入。”納雍縣土補村林戶代表王德先說。

為了將樹林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貴州省組織實施了單株匯碳精准扶貧項目,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了單株碳匯精准扶貧大數據平台,將樹木信息和貧困戶基本信息一起錄入貴州省單株碳匯精准扶貧大數據平台,建立樹木、碳匯價值、貧困戶基本信息等數據庫,發動個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進行購買。

據測算,1棵胸徑5厘米左右的樹每年碳匯量約為10千克,可吸收10千克二氧化碳,釋放7.5千克氧氣,根據樹木碳匯量和國內外碳市場價格,貴州省確定每棵樹每年的碳匯價格為3元,開發一次可連續售賣6年,6年以后可持續開發。個人、企事業單位等購買碳匯后,由林戶將樹木看護好,購碳資金將全額進入貧困戶個人銀行賬戶中。

參與活動的29家愛心企業共購買碳匯樹木50萬株,碳匯量500萬公斤,碳匯金額150萬元,惠及貧困戶556戶,戶均年可增收1350元。

“此次我們公司共購買了單株碳匯18000株,碳匯簽發量18萬千克,購碳金額5.4萬元,幫助了來自畢節市土補村等貧困村的貧困戶。”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建設離不開其他部門的數據支持,通過與自然資源、水利及市場監管等部門簽訂數據共享協議的方式,生態環境廳各部門開展了空間地理、水文、工商等生態環境數據共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有力的促進了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建設。

此外,該廳還打通了電子政務外網和環保專網連接的網絡通道,將建設項目環保審批系統、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系統、環境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等11個自建在用業務系統接入到“一雲一網一平台”,實現該廳業務系統與“雲上貴州一朵雲”互聯互通。

大數據監管上線 打造智能化生態治理體系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貴州省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8.3%,森林覆蓋率達60%,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生態文明公眾滿意度中國全國第2……這樣一幅山清水秀的美好圖景正是貴州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取得成效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為實現貴州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小步快跑”“彎道取直”,貴州省針對之前存在生態大數據標准不統一、信息存在孤島、頂層設計不足、系統升級改造困難等問題,積極與國內大數據企業進行深入研討解決方案,最終作出引入華為“微服務”技術的決策,打造生態環境“微服務”底座平台,按照模塊化、組件化的新模式在“三庫一中心+多業務系統”,總體架構上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建設。

自2019年引入華為“微服務”解決方案后,貴州加強了環境監測整體設計,按照“微服務”理念,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准、統一門戶、統一污染源代碼,結合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和生態環境管理應用的實際需要,建設全省生態環境監管業務一體化業務中台,實現數據無縫共享,系統可靈活擴展、持續更新迭代。

目前,貴州已初步建成環境質量數據庫、污染源數據庫、生態環境數據中心,以及重點流域管理、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應急等一批核心業務系統。

其中環境質量數據庫、污染源數據庫及生態環境數據中心能夠融合各級監測數據,打通信息系統,實現全面、動態、系統掌握貴州省環境質量現狀及污染源數量、行業、地區分布、排放、監管等現狀,並將數據進行融合整理分析,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

運用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后,可對全省1200余家重點污染源進行實時監控,及對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廢氣、廢水排放情況進行實時報警預警,並聯動環境執法系統進行處理,形成污染源排放監管閉環。

截至目前,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已基本實現生態環境管理大數據業務全覆蓋,提升了各類生態環境業務之間協同辦理水平,初步形成生態環境大數據閉環監管,為貴州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的大數據技術支撐。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