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以“綠”引金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05月10日14:1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近年來,貞豐縣依托山地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精品水果和花椒等生態農業,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不斷推進鄉村振興。

貞豐縣永豐街道必克村的村民們正忙著收割桑葉喂養桑蠶,再過六七天這些蠶將吐絲結繭,上市銷售。自2018年以來,必克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桑蠶產業,成效顯著,目前,全村已種植桑樹近700畝,帶動50多名群眾就業增收。

必克村之秋。陸澤廣攝

“在這裡務工兩年多了,大部分時間都是上班的,一天80塊錢,一個月就有2400多塊錢,在家門口上班很好的。”貞豐縣永豐街道必克村村民韋永秀說。

為讓蠶繭賣出好價錢,必克村還與廣西一家絲綢公司進行合作,由公司提供養蠶服務,並對蠶繭進行保底收購,不但降低了養殖風險還提高了蠶繭的質量,如今必克村已建成標准化大蠶房800平方米,生產用房600平方米,規模逐年擴大。下一步,必克村計劃打造農旅體驗區,開展桑葚採擇、養蠶體驗等鄉村游體驗活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蠶。

“種桑養蠶不僅能帶動很多村民就業,同時,它還能美化環境,吸引游客體驗養蠶樂趣,所以下一步,我們計劃把種桑養蠶作為旅游來開發,帶動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為鄉村振興打下基礎。”貞豐縣永豐街道必克村黨支部書記王鵬詩說。

在貞豐縣白層鎮巧苗村,昔日的荒山坡地,如今已椒林遍布,村民們正在林間地頭開展花椒管護,為增產增收做好准備,花椒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重要途徑。

“以前我們荒山就是種玉米,不種玉米到處都是雜草,政府引進公司來這裡發展花椒基地,每年我們一個人(務工)收入兩萬塊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是靠花椒基地來養我們,現在越來越好了。”貞豐縣白層鎮巧苗村村民羅興高說。

今年,白層鎮巧苗村青花椒示范種植核心區共種植花椒12000畝,其中4000畝將迎來挂果採收。在村民們的精心管護下,花椒顆粒飽滿、長勢喜人,為當地群眾帶來增收致富的希望。

“今年初產期挂果面積將近4000畝,按照初步的測算,我們這4000畝按平均一株能摘4斤來算,公司保底收購價5元一斤,產量達到1000噸,產值達到將近800萬元,有效增加了合作社和農戶的收入。”貞豐縣白層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左德健說。

近年來,貞豐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大力發展花椒、特色水果等林業產業,群眾通過林果收益、土地流轉和務工等多種渠道實現持續增收,有效助推鄉村振興。(貞豐縣融媒體中心供稿供圖)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