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紅軍足跡 看印江變化

印江杉樹鎮:賡續紅色精神 實現山鄉蝶變

2021年05月07日08:43  來源:貴州日報
 

四月,邛江大地風光無限美好,我們繼續追尋紅三軍的足跡,來到印江自治縣杉樹鎮,感悟革命聖地的光輝歷史,領略杉樹的山鄉蝶變。

鄉村治理面貌新

過去,杉樹鎮冉家村交通閉塞、水源缺乏、土貧地瘠,人民刀耕火種,靠天吃飯。“杉樹窮地方,守著大山鬧水荒,十八男兒去剎廣(打工),八旬老人等皇糧。”一首順口溜,道出了昔日貧困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源於脫貧攻堅縱深推進,冉家村的寨子裡多了一個個幫扶干部的身影,村裡的變化就從戰貧悄然開始。

“村攻堅隊進入冉家村不久,與村支兩委、村監委合力,通過逐戶走訪普及法律知識,召開各種群眾會、院壩會,不斷做村民思想工作,讓村民們逐漸明白,要改變現狀隻有發展,要發展隻能團結。”說起駐村工作,冉家村第一書記戴傳磊仍記得大家一起攻堅克難的艱辛和迎難而上的堅定。

2018年12月,冉家村群眾盼了20年的自來水終於接通了,他們喝上了山泉水,也敞開了心扉,嘗到甜頭后,村民鄰裡間的關系慢慢“暖和”起來。

“通過事務大家談、建設大家搞、是非大家論,村民們從不配合村攻堅隊和村支兩委工作,到慢慢有了規矩意識,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量得到大提升。”談及冉家村如今的變化,戴傳磊感觸頗深。

村裡路通了,冉光宇成為了一名路長,專門負責管理村裡的通村路、通組路。冉光宇高興地說:“路通了,大家進進出出方便了,生活才會越來越好,好的生活大家要學會珍惜。”

如今,冉家村通過黨建引領,制定《冉家村村規民約十嚴禁》、黑白名單管理、雙評選等,實現了由亂轉治、由廢轉興,翻開新時代鄉村治理的新畫卷。

農旅融合產業興

實現鄉村治理的美好嬗變,只是杉樹鎮發展中的一個縮影,真正讓老百姓體會到變化、嘗到甜頭的,還是一項項富民產業的崛起。

站在杉樹鎮大寨村后的何家梁子,陣陣茶香扑鼻而來。2008年,杉樹鎮搶抓國家扶貧開發機遇,集中力量落實好整鄉推進政策,在大坪、大寨村何家梁子的荒山上,開墾出2000多畝茶園。2016年,歷經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何家梁子上的茶山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得到了有效盤活,茶園管理向規范化、規模化、專業化邁進。談及這座荒山變金山銀山的改變,大寨村黨支部書記張金財感慨頗多,“最大的實惠,還是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強產業是保障群眾增收的重要途徑。”如今,在杉樹鎮大寨村,除了茶葉,還發展了1000畝青脆李、規模100頭牛的養殖場,這些村集體經濟,為當地群眾持續增收奠定了基石。

過去,對馬村也曾是典型的落后村,土地零散,人均耕地少,當地百姓深陷貧困。如今,一顆顆黃桃樹結出致富果,以短養長的南瓜、辣椒產業助農增收……

“我們把零碎的土地、斜坡、荒地通過機械化耕作,全部利用起來,發展起了產業,閑散勞動力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村裡一年的務工支出就接近30萬元。”對馬村黨支部書記戴秉豪表示。

近年來,杉樹鎮結合實際,探索出山頂種茶、山腰種果、林下養殖的發展思路,通過產業加工轉化、深入推進農旅融合,形成春賞花、夏戲水、秋嘗果、冬品酒的四季產業格局。

該鎮黨委書記尹華說,杉樹鎮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教育引導全鎮黨員干部繼承、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抓好產業振興這個基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探索農產品加工轉化和農旅一體化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要把各項民生政策落細落實,加強鄉村社會治理,倡導文明新風,讓人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那一個個謀求改變、苦干實干的身影,正接過發展的接力棒,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裡,闊步前行。

【手記】

在變與不變中堅守初心

杉樹鎮變了!路通了,水通了,村寨漂亮了。

杉樹鎮沒變!從紅軍帶領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到群眾同心打贏脫貧攻堅戰,從試點實施“整鄉推進”到創新探索“印江經驗”,從撕掉絕對貧困標簽到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沒有變!攻堅克難、敢於勝利沒有變!不畏艱難、開拓進取沒有變!

以不變的為民初心,以一脈相承的革命精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杉樹的更大改變,正在生動上演……(劉焱琪 左禹華 陳繼 任露露 蔡茜)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