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在遵義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
4月20日至23日,“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行進式調研採訪團走進播州區楓香鎮、仁懷市茅台鎮和習水縣土城鎮等地,就遵義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探索實踐、經驗成績等進行採訪。
“土城是四渡赤水的發軔地、一渡渡口的主戰場。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土城,在此打響了慘烈的青杠坡戰斗,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留下了為數眾多的遺址遺跡和珍貴文物……”在習水縣土城鎮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向記者生動講述紅軍“四渡赤水”的歷史故事。
青杠坡紅軍戰斗遺址、土城大埂上毛澤東指揮戰斗處、土城會議會址等紅色遺址遺跡,承載了內涵豐富的紅色文化。2012年,習水縣成立土城紅色旅游文化創新區,統籌整合土城區域內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自2016年以來,土城古鎮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約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達5億元以上,紅色旅游已成為習水縣的強縣富民產業。
走進仁懷市茅台鎮,隨處可見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特別是紅軍橋、茅台渡口紀念碑、紅軍長征過茅台陳列館、四渡赤水紀念園等紅色景區景點,深受游客青睞。
“四渡赤水中的第三渡就發生在這裡,茅台這一渡可以說是紅軍在戰略轉移中從被動轉為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是遵義會議后紅軍轉危為安的關鍵。”在奔流不息的赤水河岸邊,被譽為仁懷紅色文化、地域文化“活字典”的穆升凡告訴記者,紅軍長征368天,在仁懷就達68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依托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茅台鎮成為熱門的紅色旅游“打卡地”。每年接待旅游團體和紅色研學活動團隊3000多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講解3000余次,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
紅軍在遵義轉戰3個月,不僅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更是留下了遵義會議會址、苟壩會議會址、四渡赤水紀念館、婁山關戰斗遺址、青杠坡戰斗遺址等諸多珍貴的歷史痕跡。目前,遵義共擁有不同級別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8個、紅色旅游資源單體299個、紅色旅游景區16個。
“十三五”以來,遵義市始終堅持紅色傳承、綠色發展、文旅融合,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景點,建成了一批配套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推出了一批內涵豐富的旅游文化產品,文化旅游融合加快推進,“紅色聖地·醉美遵義”旅游品牌聲名遠播,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
苟壩村是位於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的一個小山村。1935年3月,中央紅軍長征經過這裡,召開“苟壩會議”,撤銷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使紅軍免遭一次重大挫折,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成為遵義會議的重要延續。
2013年,遵義市規劃建設苟壩紅色文化旅游創新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村民陳三喜搶抓機遇回村創業,做起了民宿生意。如今年收入20萬元,日子越過越滋潤。
苟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汪敏先介紹,村裡像陳三喜家這樣的民宿共有13家,每年政府會組織民宿經營者進行統一培訓,傳授相關管理知識等。“接下來,我們還將在紅色旅游深度體驗、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等方面持續發力,更好地帶動群眾就業創業,增加收入。”
依靠紅色文化發展鄉村旅游,苟壩村摸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2019年,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00元。
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勢,不斷完善旅游產品和業態,釋放紅色旅游紅利。進入“十四五”,遵義市將堅持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旅游產業加快發展,持續打造更有魅力的旅游產品,持續提供更加貼心的旅游服務,持續營造更為優質的旅游發展環境,努力建設以紅色傳承為引領的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