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探索生產關系改革模式 有機高粱種植釋放紅利

2021年04月22日12:3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農技人員現場指導群眾科學移栽。
農技人員現場指導群眾科學移栽。

拉繩、打窩、丟肥、栽苗……時下,正是高粱移栽時節,在習水縣習酒鎮桃竹村有機高粱種植基地上,隨處可見農戶種植高粱的忙碌身影。這些春耕生產畫卷,折射出的是近年來習水縣廣大農戶把有機高粱作為“有奔頭”的產業來經營的勁頭,是廣大農戶依托有機高粱產業走出一條脫貧增收致富之路的實踐。

習水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習水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在全縣范圍內發展有機高粱種植22余萬畝,始終堅持綠色有機、集約高效的發展道路,增強基層組織能力,積極探索生產關系改革模式,創新工作方式,讓群眾共享改革紅利。

“物化補助+訂單收購”,吃下發展“定心丸”

“種子、肥料都是免費的,最主要的是收購有保障”正在地頭移栽高粱的習水縣習酒鎮桃竹村村民楊金燦說道,今年他家簽訂了10畝的有機高粱種植收購合同,預計能夠收獲高粱3000公斤,產值達3萬多元。

為了讓廣大有機高粱種植戶安心種、放心賣,習水縣積極與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和習酒公司對接合作,對全縣有機高粱種植基地實行訂單發展模式,由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免費提供高粱種子和有機肥料,與種植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指導農戶嚴格按照有機高粱種植技術規程做好高粱的種植、收割、保管、運輸及銷售工作。

“既降低了農戶發展生產的投入成本,又解決了他們對於銷路的后顧之憂,切實讓廣大有機高粱種植農戶吃下了‘定心丸’。”習水縣習酒鎮桃竹村村支部書記楊存波說道。

“技術服務+農業保險”,鋪筑增產“保障路”

“有機高粱移栽,一定要注意底肥,不能放太多容易造成燒苗、死苗”在習水縣隆興鎮新光村有機高粱種植示范基地上,農技人員正在田間地頭,針對農戶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切實為農戶發展生產把脈問診解難題和傳經送寶獻良策。

為確保有機高粱的產量和品質,切實提升白酒產業“第一車間”優質原料供給能力,習水縣農技部門圍繞漂浮育苗移栽、統一施用有機肥、統一規范化栽培、統一病虫害綠色防控等栽培技術要求,積極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同時,為有效降低不定因素帶來的收入風險,習水縣積極推行有機高粱特色農業政策性保險,為群眾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習水縣隆興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袁小平告訴記者,“免費提供的技術服務讓農民種植更貼心,統一繳納的農業保險讓農民種植更舒心,這對所有參與訂單生產農戶的增產增收有了極大的保障作用。”

“示范引領+多元模式”,實現增效“新突破”

“現在我們提倡寬窄行的移栽,要在我們有機高粱地裡套種小黃豆,實現我們的土地利用最大化。”在習水縣民化鎮沙溪村高產農田示范點上,該鎮人大主席陳友強詳細地介紹,以酒用高粱高標准基地建設項目為載體,突出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種植、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廣有機高粱間套輪作蔬菜、大豆、綠肥等低矮作物,著力打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科技田”“樣板田”和“示范田”,以示范引領推動全縣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產業革命發展。

“集成推廣‘有機高粱+’多元化套種模式,突破了以往單純種植高粱的低效模式,不僅能極大地盤活土地資源,減少病虫害發生,培肥耕地地力,還能實現種植的優質高效,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更能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的質量變革和效益變革。”習水縣民化鎮人大主席陳友強表示。 (文/圖 謝永恆)

(責編:唐杰(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