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自治縣本寨鎮:古傳技藝手中線 農閑苗家紡織忙

2021年04月16日08:4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走進鎮寧縣本寨鎮張家壩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老老少少的苗家繡娘,她們三五成群,有的在搓麻,有的在防線,有的在織布,有的在蠟畫,還有的在繡花,一幅“古傳技藝手中線、農閑苗家紡織忙”的美麗畫卷。

圖為苗家紡織。

張家壩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又稱高坡搬遷點,2016年搬遷群眾入住,其中的苗族屬於“花背苗”,至今一直傳承著本民族的服飾制作工藝。從種植火麻到採麻、洗麻、搓麻都要好幾道工序,再經過紡線、理線、織布才能做成布匹,最后蠟畫、蠟染、刺繡、才制作成本族獨特的服飾。

農閑時,苗家婦女們就在文化廣場紡織、繡花、蠟染、做苗族服飾。老人們一邊給年輕婦女們講解刺繡紡織知識,一邊鼓勵大家繼續傳承和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年輕繡娘王麗娟說:“老人們希望我們一直把苗秀、苗族服飾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我們年輕人的想法是把現代元素融入進去,讓苗族服飾既能保存原有的古朴,又能呈現現代時尚”。

圖為苗家紡織。

她們還將民族特色的手工藝運用到包包、腰帶、圍裙等物件上,用自己的雙手一針一線繡出各種花色的圖案,展現著苗家繡娘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繡娘馬樹美坦言,我們易地扶貧搬遷點現在已有自己的紡織品公司,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公司的帶動下,有固定的買家銷售出去,讓更多年輕媳婦們不再丟下兒女外出務工,在家帶著娃、紡著線、織著布、繡著花、制作苗族服飾,能多賣出去賺錢養家,男人們安心在外務工搞發展,家家都過上幸福的生活。(文/圖 汪良慧)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