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從“勞務輸出”到“雁歸興正”

2021年04月08日08:28  來源:貴州日報
 

“若不是當年去廣東打工,我也不會積累下超前的眼光和經驗,這對我創業幫助太大了。”連日來,為經營好體育用品店和白芨種植產業,52歲的閆建平不斷奔跑在正安縣城與桴焉鎮之間。她說,這可比當年南下打工好太多了。

34年前,正安縣300“娘子軍”出師廣東番禺,閆建平就在其中。

閆建平回憶,1987年2月,遵義地區行署專門調撥了十幾輛大巴護送她們南下,她跟隨大隊伍經遵義、貴陽一路到達廣東,之后便和幾個姐妹進了一家玩具廠打工。

“由於不熟悉玩具制作流程,我第一個月僅拿到了42元的工資,卻比當了幾十年教師的父親工資高出近一半。”背井離鄉的艱辛帶來的是可觀的勞務收入,閆建平嘗到打工的“甜頭”,更堅信自己來對了。

“當時,縣裡面還選派縣婦聯、縣勞動服務公司等部門的干部們駐廠管理,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問題。”最讓閆建平安心的是縣委、縣政府“緊跟”的勞務輸出服務,讓千千萬萬的正安人都有了外出務工的底氣。正安的勞務輸出規模從300“娘子軍”一路壯大到20多萬大軍,佔全縣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安成為全國勞動力輸出轉移示范縣。

1990年,閆建平從打工經歷中淘到經驗后回鄉創業,曾做到10幾個體育用品品牌的經銷商,月收入數萬元。2016年,閆建平把發展的眼光聚焦到了本地的中藥材產業,並在桴焉鎮投資成立白芨種植合作社,種植面積達100多畝,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帶動當地老百姓就近就業30多人。

正安300“娘子軍”南下廣州務工,開創了全國有組織外出務工先例。而今天,正安引進培育吉他企業及配套企業發展至89家,年產銷600萬把,輻射帶動就業1.4萬人,一躍成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就業創業試點縣。

“一輸一引”間,當地的政策服務無處不在,讓這座黔北小鎮屢屢創造出發展“大奇跡”。

正安縣安場鎮解放村的鄭傳玖如今已是遵義神曲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在他的精心經營下,公司有600多名員工,每年可以生產吉他60多萬把。

巧合的是,1997年,他也曾加入了南下廣州打工的人潮,20歲的他進過建筑工地,打過各種零工,最終與吉他結緣,一干就是7年。從普通工人做到車間主管,敢想敢拼的鄭傳玖,在2007年和十幾個正安老鄉拿出務工積攢的收入,每人投6萬元集資,創建了廣州神曲樂器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就在鄭傳玖的公司走上發展正軌時,正安縣的決策者們卻在為發展發愁。

“300‘娘子軍’下番禺的經驗雖然滿足了群眾短期內快速增加經濟收入的願望,但本地勞動力一再流失,地方發展也會存在后勁不足。”面對新發展要求和現狀,正安縣委、縣政府立即著手促進返鄉入鄉創業的探索實踐。經過相關部門的認真梳理,正安縣僅在廣州等地吉他制造行業務工的正安籍技術人員就達5.4萬,毫無疑問這成為了當地最大的一張“資源牌”。

為此,縣委、縣政府緊盯大量在外務工正安籍吉他制造業人才這一資源,組織工作隊遠赴廣東、深圳沿海等地開展招商,在招才引智中主打“鄉情牌”,“踏破”老鄉們的門檻,捕捉吉他制造技術人才返鄉創業意向,引導和鼓勵吉他制造技術人才返鄉創業,參與家鄉建設和發展,以實現“雁歸興正”。

“我們本地人都不回去,那麼外面的人也不敢來我們這個地方投資啊。家鄉搞開發,我第一個回去。”鄭傳玖說,他期待回鄉已久。

2013年初,正安縣成功引入廣州神曲樂器制造公司,成為該縣第一家返鄉農民工創辦的吉他生產企業,“吉他兄弟”的傳奇故事隨之精彩上演。同時,正安縣結合“雁歸興貴”行動計劃,制定出台了集財政、稅收、貼息、獎補、金融、就業等一攬子扶持政策,為返鄉入鄉人才從事吉他創業提供政策支撐。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引進了貝加爾樂器、華誠樂器、塞維尼亞樂器、台灣鈺豐樂器等知名樂器或配套生產企業,“孵”出了一個特色產業,開啟了“無中生有”的吉他產業集聚發展之路。

當年正安僅有3平方公裡的吉他區域,如今已建成吉他產業園A區、B區、台灣產業園區,基本形成一個功能完善、配套齊全、高端綠色的國際化生態吉他產業園區,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規模、極具特色的國際吉他產業園區。

依托園區輻射吸引效應,正安縣緊盯品牌影響大、生產規模大、銷售總量大的吉他生產銷售企業,精准招商,補齊補強產業鏈。目前,正安縣已吸引89家吉他生產及配套企業入駐園區。力爭到2025年,吉他及其配套企業達130家以上。數據顯示,從2017年以來,該縣共吸納引領6000余名返鄉帶頭人開展創業,有效解決2萬余人就近就業。

正安嬗變,精彩繼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霞 楊倫麗)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