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湖新區聯村黨建“手拉手一起走”

2021年04月06日08:52  來源:貴州日報
 

3月29日,記者來到金海湖新區青山村和歹雞村,隻見寬闊的柏油馬路進村入戶,青瓦白牆的黔西北民居鱗次櫛比,田地裡蔬菜長勢喜人。

青山村和歹雞村的蝶變與實施聯村黨建密不可分。

過去,歹雞村生態資源稟賦好,主業是蔬菜種植和生態養殖﹔青山村則是依托千畝玫瑰園和濃郁的彝家風情發展鄉村旅游業,可謂各有所長,但長久以來兩村產業發展都是“單打獨斗”,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

“實施聯村黨建后,歹雞村和青山村實現資源、人才、技術共享,發展速度一下子就上來了。”金海湖新區青山聯村黨委書記陳超說。

新成立的青山聯村黨委以鄉村旅游為重點發展方向,引導328戶村民以土地、舊房折價373萬元入股合作社,建成彝族風情農家樂5家、“玫瑰酒店”1家、民宿床位170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青山聯村黨委還在兩村重新規劃建設現代智能大棚、玫瑰花加工廠、辣椒加工廠,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規模上來了,旅游線路也延長了,對未來的發展我們很有信心。”陳超說。

同在金海湖新區的梨樹鎮保河社區,隨著春風吹拂,千畝梨花競相綻放,村民們忙著疏花管護。“今年,我家種了30畝梨樹,預計畝產量5000斤左右。”村民吳道武說。

今年,保河社區與相鄰的車壩村、上小河村、小屯村實施聯村黨建后,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梨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引導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帶動增收。

“我們將‘小支部’轉變為‘大黨委’,通過聯村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我們組織4個村一起實施3000畝梨樹的種植管護,打響保河梨名氣的同時,提升產業的影響力。”車壩聯村黨委書記李道奎說。

為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金海湖新區立足資源,因地制宜推動建立跨鄉(鎮、街道)聯村黨組織。該區按照“大村帶小村、強村加強村、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思路,以梨樹鎮車壩村、小壩鎮西沖村、竹園鄉海馬宮村、響水鄉青山村、歸化街道楊柳社區和常豐社區為中心,將19個村(社區)聯合組建6個聯村黨委。在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同時,破解農村產業發展小、散、弱等問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為統籌推動聯村黨建工作,金海湖新區建立區鄉村三級監管機制,通過區級包保監管,指導產業發展規劃﹔鄉鎮具體監管,監督促進各聯建村相互配合做好黨建工作和產業發展﹔村級重點監管,由鄉鎮下派包村干部監管聯村黨組織“四議兩公開”(“四議”即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兩公開”即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運行情況,實現組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為做好鄉村社會治理工作,金海湖新區各聯村黨組織建立健全聯村黨委領導、各支部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新型鄉村社會治理體系,推進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先后推薦申報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鎮2個、省級文明村3個、市級文明單位2個、區級文明村3個、文明家庭30戶。

通過黨建引領和“聯村帶動”,金海湖新區充分挖掘地方生態、產業、文化資源等,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升級。2020年,全區種植蔬菜11萬畝、茶葉5000畝、食用菌1200余畝、中藥材1.2萬畝﹔打造響水鄉青山村、梨樹鎮上小河村2個3A級景區﹔建成小壩鎮優品草莓葡萄基地、響水鄉青山村玫瑰花基地、歸化街道常豐社區葡萄草莓基地等農業觀光採摘園3個﹔建成海馬宮電子加工車間等扶貧車間及農產品加工車間16個、特色民族服飾刺繡加工車間2家、手工藝加工車間3家,延伸了產業鏈,打牢鄉村振興產業基礎。(通訊員 林露雲 宋武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汪瑞梁)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