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正平 潘樹濤 楊柳
“目前赤水晒醋產業園售價最貴的一款醋達到每500毫升1500元,售價堪比普通飛天茅台酒。”3月30日,在整齊排列著“醋罐矩陣”的園區內,赤水經開區黨工委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晒醋產業發展時,臉上滿是笑容。
據了解,赤水晒醋歷史悠久,久負盛名。1998年,在赤水市復興鎮出土的漢墓群中,就發現保存有原始陶醋罐。1915年,赤水晒醋榮獲“巴拿馬金獎”﹔1930年,獲“貴州省物產展覽會甲等獎”﹔2009年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赤水河上游有茅台酒,下游有‘醋中茅台’。”在曾氏晒醋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這款被專家學者贊為“醋中茅台”的“窩子醋”。
據介紹,“窩子醋”是500斤醋醅經過三年以上發酵,沉積於陶壇窩底的原汁精華,是整壇晒醋品質的濃縮,風味醇厚,總酸與還原糖等理化指標很高,因此彌足珍貴。在園區的銷售展廳裡,這款2.5升壇裝的醋售價達7500元。
近年來,赤水市始終把晒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堅持傳承、創新、突破的發展理念,按照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路徑,通過“五個有機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管理有機融合、政府主導與市場主體有機融合、品質標准與品牌創建有機融合、食品工業與文旅產業有機融合、線下布網與線上拓面有機融合),著力推動晒醋產業融合發展。
為增強晒醋核心競爭力,赤水市堅持以“黨建+非公企業”為引領,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布局,加快推進佔地500畝的赤水晒醋產業園項目建設,引導晒醋企業有序入駐,全面提升企業管理規范化、標准化水平。
此外,赤水還制定“近抓銷售、中抓園區、遠抓上市”工作部署,按照“一個產業、一個集團、一個品牌”模式,以“做大做強”赤水晒醋產業為目標,組建培育現代化晒醋集團,推進赤水晒醋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爭取建成“全國古法晒醋傳承釀造基地”,壯大赤水市工業經濟基礎。
如今,“赤水晒醋”釀造技藝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為培育和開拓市場,赤水市加大對晒醋旅游商品的包裝研發,與江南大學、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科技合作關系,注入竹、金釵石斛等原生態優質食材元素,讓古法釀醋煥發新活力。
目前,赤水已組建赤水醋之源晒醋集團公司,培育晒醋企業11家,年產晒醋6781噸,年產值達2.5億元,累積儲存陳釀晒醋2萬噸﹔成功申報晒醋相關國家發明專利8項,外觀專利9項﹔成功開發出竹醋液、石斛醋、養生醋等13個系列100多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