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開陽縣禾豐鄉穿洞村香椿基地,一簇簇火紅的香椿芽長滿枝頭,農戶手拿口袋在基地裡穿梭忙碌,採摘香椿芽。今年是該香椿基地首次採收,預計畝產值超2萬元。
2018年,第五屆貴陽農業嘉年華在當地召開,禾豐鄉借助機遇,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這一年,在杭州務工的曹江看到家鄉發展潛力,回到禾豐鄉穿洞村謀劃創業。
“椿菜營養豐富、顏色艷麗,兼具觀賞價值、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並具有食療作用,與禾豐鄉念好‘硒字經’,打響‘生態牌’的理念不謀而合。”曹江說,通過多方探索謀劃,發現穿洞村有很多空閑沙質地,正好符合香椿生長需要,因此最終選定在此發展香椿產業。
曹江介紹,基地目前已栽種400余畝香椿,於今年3月初首次規模採收,預計畝產約750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20至30元的保守估價計算,畝產值最高可達22500元。雖然按照香椿的生長特性,今年產量尚未達到峰值,但收益已十分值得期待。
目前,基地採取“大戶+農戶”種植模式,通過流轉土地、勞務用工方式帶動附近農戶增收。基地共流轉土地485畝,涉及農戶36戶,每年可帶動就業近6000人次,人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
“我的香椿基地除了供應椿菜之外,同時可供應香椿苗木和椿菜加工品,比如香椿辣椒醬等。”曹江說,為了豐富產品種類,基地將於今年5月建成香椿加工廠房並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提供20個務工崗位,還可帶動附近紙箱廠、玻璃瓶廠、辣椒加工等配套產業發展。
近年來,禾豐鄉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實現由“小、散、亂”向“小而特”“小而精”的轉變。通過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合作社+電商”的發展模式,持續探索“借地反領”模式,進一步打響富硒品牌,提升禾豐富硒農特產品競爭力,實現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合作共贏。(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