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鄉場 趕出鄉村旅游新業態

2021年03月12日08:36  來源:貴州日報
 

經過時空的演化,而今的鄉場在保持原有交易特質的基礎上,又添了一縷現代氣息——鄉村旅游。作為新時代旅游空間開拓的載體,鄉場呈現出來的,除了老百姓所需物質生活的售賣品,還有一些屬於精神生活層面的片段:喧囂熱鬧的氛圍、親切和諧的交談。在貴州,從黔北到黔南,從黔東到黔西,每個鄉場景象不同,風物迥異,特色鮮明,旅游新業態呈現出來的氣象日漸蓬勃。

“鄉場+旅游”活力四射

300多名自駕愛好者從貴陽出發,走進雷山大塘苗寨,看歌舞表演《西江盛典》,趕鄉場體驗制茶﹔然后輾轉從江欣賞加榜梯田美景,趕鄉場購山貨。這樣的旅程,“鄉場”是一個跳脫不開的關鍵詞。

2020年6月,在從江縣加榜鄉百裡梯田旅游景區啟動的貴州“趕鄉場”旅游新業態啟動暨加榜“鄉鄉集市”開市活動,意味著貴州新興的旅游扶貧探索模式進入到一個嶄新階段。這場主題為“促進山地經濟、造福山地民眾”的活動,旨在為村民和游客之間搭建一個交易、交流、溝通的平台,村民的勞動成果如土特產、手工藝產品、旅游文創產品、編織與過程勞作、住宿、農家樂經營服務類項目,都可通過場壩在第一時間呈現在游客面前。游客在情景式的游購吃過程中,新鮮的旅游感受激發其好奇心、向往情。這一模式,豐富了鄉場的內涵,拓展了旅游的外延,彰顯出“村民有增收,游客有收獲”的雙贏效果,“鄉場+旅游”活力四射。

加榜梯田是從江縣旅游的一張鮮亮名片。這個被譽為“世界第三大梯田”“中國農耕文化的活化石”的景點所蘊含的鄉愁元素,導出了“趕鄉場”的發展思路。

讓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滿足旅游新消費市場需求的藍圖兌換成可以觸摸的現實,把“趕鄉場”打造成覆蓋全省的旅游產品體系,探索文化體驗式鄉村旅游新業態,是主辦方的齊觀共識。如今大半年過去,這一計劃正在全省大范圍內有序推進。

瓮安猴場一直以來都是商賈雲集,皮匠行、糧油行、篾匠行、布行、鹽行、酒行、藥號等傳統行市各成體系,特色鮮明。瓮安縣依托草塘鄉場,在附近修建了有戲樓、客棧、酒肆、店鋪、土司樓的古邑景點,人們到草塘即可趕鄉場,還可到古邑看戲逛街品美食,一舉兩得。當鄉場與旅游嫁接在一起,一個熱鬧繁榮的旅游勝地便呼之欲出。

“趕鄉場”對旅游產業拓展到底有何魅力?貴州旅游協會旅行社及門店分會會長朱曦剖析說,“趕鄉場”這種傳統的鄉土文化,正在吸引著更多城市游客開展鄉村旅游。趕場是農產品、手工制品的交易平台,也是城鄉居民互動、情感交流的舞台。從游客需求的角度來看,市場巨大。他認為,通過搭建平台優勢,打造以“趕鄉場”為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對貴州鄉村產業發展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

讓游客找到熟悉的感覺

在黔北避暑,對於重慶市民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桐梓、道真、正安、綏陽、仁懷、播州等地,是“渝客”夏季落腳的地方,而鄉場在避暑季中的“扮相”,別具一格。

每年夏天,桐梓縣九壩鎮山堡村那條僅一公裡長的鄉場街道上,到處都飄蕩著重慶話,熱鬧非凡的景象讓人感覺置身於重慶。而那些操著重慶話的人,百分之百是從重慶市區來貴州避暑的市民,與重慶比鄰的桐梓,顯然成了重慶的一個超級納涼區。連續幾年的夏季,每季至少有5萬游客來九壩鎮山堡村享受清涼,642家鄉村旅館家家爆滿。

重慶游客在九壩避暑期間,隻要遇到趕場天,都喜歡到鄉場裡看熱鬧,買東西,感受貴州山鄉集市的另一番風情。讓重慶游客感到爽心的是,在這裡可以買到正宗的農產品,用游客陳群的話說:“那些農產品買到手的時候,還可聞到泥土的味道。”心血來潮,有人還可買些甑子、簸箕、刷把等物件,待到暑季結束便帶回重慶。

與九壩比起來,桐梓縣的堯龍山有過之而無不及,單是2019年夏季,就接待避暑游客6萬人次,其中絕大多數來自重慶。每逢趕場天,堯龍山場壩簡直成了一個重慶場,來來往往的人講著相同的話,不熟悉的變得親切,未見面也是自來熟,大家都是來避暑的,在鄉場遇見,都快樂無比。

重慶市民魏元明避暑期間趕鄉場的初衷很簡單:在鄉場上不僅可以買到喜歡的辣椒、豆子等農產品,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貴州人的市井氣。對於長期住在大都市裡的人們來說,能在貴州的鄉場上體驗異鄉風情,感受是不一樣的。不管是買農產品,還是品味當地俗世,給人的感覺總是別開生面。

重慶人到貴州避暑始於2003年,僅2019年,重慶到桐梓避暑的游客就有20多萬人,鬆坎、高橋、官倉、花秋等地的鄉場,幾乎都是重慶口音。

在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執行秘書長、貴州旅游協會會長傅迎春看來,“趕鄉場”模式不僅能夠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更為拓寬旅游發展空間提供一種探索思路。全省約有1700個集市分布在貴州各地,按照6天一次鄉場來算,全省一年約有10萬次鄉場。他說,這些生生不息、深受百姓喜愛的鄉場就坐落在景區周邊或旅游線路上。把趕鄉場與旅游線路結合起來,讓游客增加旅游體驗,讓新鮮農產品裝滿后備廂,這既能吸引游客,還能激活鄉村經濟。

打造全新業態“趕場村”

春節前夕,位於都織高速公路旁的龍裡縣龍門小鎮的“趕場村”建設工地,依然一派火熱的景象,工人們正在忙著綁扎鋼筋、澆灌混凝土等。這個被稱為“貴州綜合文化旅游體驗地”的所在,將在來年春夏之際開業迎客,再現趕場場景,貴州又將添一個“趕場旅游”打卡地。

“趕場村”業主、貴州醉苗鄉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老凱俚酸湯魚負責人丁文建介紹,“趕場村”將充分融合貴州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美酒綜合體驗、特色食材銷售等內涵於一體的實體體驗地,讓游客在趕場的過程中品嘗貴州美食、購買貴州特產,感受貴州的“鄉情、鄉景、鄉味、鄉音”。

“無中生有”的“趕場村”,在形態設計上已超出傳統的鄉場:依托大數據智能手段,自主設計APP,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貴州農產品特色品牌,讓企業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直供直採合作關系,促進我省餐飲業、農業、食品加工業等行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發展。“趕場村”匯集貴州88個區縣市的美食,游客可在此處買到開陽菜籽油、遵義辣椒、鳳岡茶葉、黑毛豬肉、高山小黃牛、天麻、刺梨等農產品。據了解,“趕場村”將打造主力店鋪50余家,各家店鋪通過現場制作工藝展示和銷售相結合的形式推銷產品。

經歷劇烈變革的貴州旅游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是貴州旅游產業面臨的課題。將鄉村旅游和趕鄉場體驗式旅游進行“組裝”,帶動旅游業和地方經濟的共同發展,這一探索之舉深含創新之意,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貴州有無數鄉場,把鄉場整合起來做成一盤“大蛋糕”,鄉村旅游將更顯魅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