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冷朝剛:

要為村民們的幸福生活奮斗到底

2021年03月01日08:21  來源:貴州日報
 

這兩天,剛從北京領取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歸來的冷朝剛,一回到村裡就組織村民們抓住春耕有利時機,給大蒜種植基地翻地、培育蔬菜苗。

“雖然日子好了,但是不能鬆勁。”冷朝剛表示。

冷朝剛,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黨支部書記。“有女不嫁青杠壩,紅苕拌著酸菜下。”這,是青杠壩村十多年前的真實寫照。坡多耕地少,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長期以來嚴重制約著全村經濟社會發展。

村裡窮,冷朝剛家更窮,為了給家裡增加收入,1978年,剛滿15歲的冷朝剛就輟學下井挖煤。1998年,他自籌資金購買了一輛農用車,做起了收購糧食等生意。幾年下來,成了村裡的首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自己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可青杠壩的村民們還窮著。冷朝剛頂著身邊人的不解,毅然舍棄自家富裕的小日子,決定競選村干部。

“我暗自發誓,一定要讓貧窮的家鄉換個面貌,帶領村民們增收致富。”上任后,為了找到一條適合青杠壩村的發展路子,冷朝剛白天上山下坡實地考察,晚上走組串戶了解民意。

結合村裡土壤貧瘠和生產性缺水的境況,冷朝剛大膽創新,提出了走“大蒜—西瓜—辣椒”輪作的產業路子。但是,窮怕了的鄉親們不敢改變祖祖輩輩養成的耕種習慣。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冷朝剛拿出自己的積蓄,建設了20畝西瓜種植試驗基地,當年西瓜畝產值達4000元,村民們也開始動了心。冷朝剛立即組織部分群眾代表,與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成功讓10余戶村民一起發展大蒜和辣椒種植。通過精心管護,當年就喜獲豐收,村民們真正嘗到了賺錢的甜頭。從此,村民發展產業的激情越來越高,為青杠壩村拔掉窮根、打好翻身仗提供了持續不斷的動力。

以市場為導向,青杠壩村制訂了探索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形成了“山頂林、山腰果、山腳禽、壩上蔬”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如今的青杠壩村,成了思南縣名副其實的小康村,肉牛養殖、蔬菜種植、大蒜加工等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有限的土地資源被盤活,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實現了從0到600萬元的跨越,村民們真正享受到了產業興旺的好成果,日子越過越紅火。

從一個貧困村變成小康村,青杠壩村的好日子離不開冷朝剛的奮力拼搏。他表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榮譽既是對他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前行動力,下一步,將繼續抓好全村產業發展,推動全村群眾持續增收致富,隻要在黨支部書記崗位上干一天,就要為村民們的幸福生活奮斗到底。(張國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