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黔陶:因地制宜種香蔥 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1年02月26日20:2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當地村民正在分揀香蔥。王幽然攝

揀蔥、清洗、打捆……春節剛過,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馬場村的村民們就閑不住了,他們趁著天氣晴好,抓緊採收小香蔥,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當前正是香蔥豐收時節,每天有上千斤蔥從這裡銷往省內外各大蔬菜市場。”馬場村村支書楊盛洪自豪地說,黔陶香蔥因蔥白長、蔥皮厚、香味濃,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小有名氣。近年來,黔陶鄉因地制宜,不斷擴大香蔥種植規模,暢通供銷渠道,讓黔陶香蔥走上了更多消費者的餐桌。如今,小香蔥已然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堅持因地制宜,精准謀劃富民產業

黔陶鄉耕地肥沃、水源充沛,極度適宜農業種植。但受傳統觀念影響,村民長期以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土地產出收益較低。

當地村民正在分揀香蔥。王幽然攝

上世紀九十年代,騎龍村村民嘗試種植的香蔥受到市場歡迎,黔陶鄉黨委、政府工作人員在多方了解香蔥的發展前景后,便積極鼓勵各村村民種植香蔥。然而,因缺乏技術和經驗,村民們並不“買賬”,依舊大量種植傳統農作物。

“騎龍村、馬場村和趙司村地勢平坦、氣候涼爽,適宜香蔥種植。”2002年,黔陶鄉邀請貴州大學和貴州省農科院的種植專家結合當地地形、氣候及土質特點,研究編制黔陶鄉香蔥產業發展方案。

當地農戶正在採收香蔥。王幽然攝

有了頂層設計,如何讓村民改變思想觀念、打消顧慮便成為香蔥產業能否發展的關鍵一環。為引導村民種植香蔥,黔陶鄉按照“黨委主導、農民主體、協會推動、部門聯動、共同推進”發展模式,成立了香蔥產業工作領導小組,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和相關扶持政策。同時,由村干部、黨員和致富能人帶頭,幫助村民算清經濟、成本、勞力和收入“四本賬”。另外,為解決村民種植香蔥面臨的技術難題,花溪區農業農村局技術服務隊還將全鄉分為3個片區,每個片區選派1名農技干部,採取蹲點服務模式深入村、組及農戶家中,為香蔥種植、管護等環節制定專業標准,提供技術指導。

“各項暖心舉措逐漸打消了群眾顧慮,看到有人試種掙了錢,村民們便開始效仿,黔陶的香蔥產業也慢慢發展起來了。”黔陶鄉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鄉香蔥種植面積達3500余畝、總產量7000余噸、總產值5600余萬元,1100余戶4500余名種植戶人均年收入達1.95萬元。

楊章伍正在採收香蔥。王幽然攝

完善產銷對接,小香蔥闖出大市場

“以前家家戶戶都要起早貪黑拉著蔥出去賣,現在省內菜市場的老板沒有哪個不知道黔陶香蔥,我們就等著批發商上門來收,你說這差距有多大?”作為馬場村香蔥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戶之一,楊章伍對黔陶香蔥銷售方式的改變感觸頗深。

2016年,常年在福建務工的楊章伍因家中老人去世,孩子無人照料而留在了村裡。然而,因在外務工多年,楊章伍對種地並無把握,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村干部給出了建議:可以種香蔥,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把關。2017年,楊章伍試種了3畝,看著長勢喜人的香蔥,他打心眼裡高興。但楊章伍怎麼也沒想到,香蔥豐收后銷路卻成了大問題。“我們每天拉著大量的香蔥在市場從早等到晚,最后卻隻能以最低的價格賣給收購商。”提及過往的賣蔥經歷,楊章伍連連搖頭。

長勢喜人的黔陶香蔥。王幽然攝

為讓百姓種得好、賣得出,黔陶鄉圍繞香蔥銷售渠道和品牌營銷,組建營銷、信息等功能型黨小組,為無職黨員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提供平台,把尋信息、找銷量、跑市場納入黨員晉星的評分內容。同時,注冊“黔陶香”品牌,鄉黨委、政府多次組織外出考察,各村黨支部也定期安排人員到周邊及外省市場調研,按市場要求進行精細化種植和管理,為各大市場提供優質綠色商品蔥,進一步提升“黔陶香”品牌。以合作社為主體,通過實體經營、網絡營銷、委托營銷、媒體營銷等方式開拓市場,組建營銷網絡提高市場佔有率。

“經過多方努力,黔陶香蔥僅用短短10余年就實現‘提籃小賣’到年銷7000余噸。”黔陶鄉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香蔥產業已經在脫貧攻堅,帶動百姓就業和穩定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下一步,黔陶鄉將通過新建冷庫和生加工基地等方式,進一步推動香蔥產業化、特色化發展。(王秀芳 實習生 王幽然)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